-
投资1亿,阿拉尔这个项目让废塑料重生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阿拉尔经开区”)积极布局绿色产业,推动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随着兵团首家综合性危废处理企业——新疆嘉洲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洲环保”)的落地,阿拉尔经开区正加速构建“无害化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为南疆地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核心项目:嘉洲环保危废资源化利用项目提速建设 嘉洲环保废弃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是兵团重点环保工程,总投资1.085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废矿物油再生、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塑料造粒等生产线,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据阿拉尔经开区最新消息,目前项目主体建设进度超前: 塑料车间、焚烧车间已完成三层结构平面施工;2栋仓储设施进入主体钢架搭建阶段;预计7月初全面竣工,较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项目投产后,年处理规模显著:综合利用废矿物油3万吨;焚烧处置危险废物3万吨;回收废铁桶、油漆桶等危险包装物3000吨;年产再生塑料颗粒8000吨。 通过将危废转化为再生塑料原料,该项目可减少填埋污染,降低原生塑料生产中的碳排放,实现“变废为宝”。区域联动:南疆再生资源产业链加速成型 阿拉尔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以嘉洲环保项目为支点,同步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公开资料显示,南疆地区同期布局的再生资源项目还包括: 阿克苏新发塑业(2023年投产):年处理1.5万吨废旧PET瓶,生产化纤级再生聚酯切片;库尔勒绿源环保(在建):聚焦农膜回收再利用,规划年产能5000吨再生聚乙烯颗粒;兵团第一师供销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024年启动):覆盖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综合回收。 这些项目与嘉洲环保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收集—分拣—加工—利用”的再生塑料循环体系,助力南疆绿色低碳转型。 2025-06-11 【节能环保】 -
380天攻坚!知名轮胎工厂海外工厂首胎落地近日,墨西哥瓜纳华托州伊拉普阿多市马拉比斯工业园内一片欢腾,赛轮集团墨西哥工厂首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墨两国在高端轮胎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公参董蔚、中国工商银行(墨西哥)行长周盛誉,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项目建设团队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据了解,该工厂由赛轮集团与墨西哥本土最大轮胎经销商Tire Direct合资建设,总投资规模庞大,一期厂房总建筑面积达9.1万平方米,涵盖PCR车间、立体库、联合车间、半钢密炼车间等核心生产单元,并配套完善的室内电气及给排水系统。项目自2024年5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历经380天的紧张施工,成功克服工期紧迫、设计频繁调整等重重挑战,最终实现首胎下线及全线贯通。 作为中墨两国橡胶轮胎产业合作的重要成果,该项目不仅整合了“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全套智能化装备,还引入了全球领先的绿色制造技术。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成为全球最先进、最智能、最环保的轮胎制造基地之一,为北美及全球市场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绿色轮胎产品。 在首胎下线仪式上,项目经理冯华表示,项目团队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控,确保了项目高效推进。此次首胎的成功下线,不仅彰显了中交墨西哥子公司及中国技术团队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赛轮集团全球化战略布局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该工厂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全球轮胎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2025-06-11 【轮胎】 -
扶持民营轮胎,山东出大招!近日,山东省财政厅印发《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奖补及扶持措施,对轮胎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发展促进剂。 在助推轮胎企业智能化转型方面,将支持民营企业参建数据基础设施;实施“算力券”奖补;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工业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 在助力轮胎产业升级方面,实施“技改专项贷”贴息;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补贴;实施“三首”保险补偿;实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奖补等。 同时,将拓展轮胎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加大省级引导基金对天使基金出资力度;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实施供应链金融奖励;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贴息。 当下,轮胎市场内卷化竞争激烈,尤其很多山东轮胎制造商及代理商面临供大于求、利润越来越低的困局,山东政府推出的系列政策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减轻中小企业生存压力,或将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的作用! 2025-06-11 【轮胎】 -
东南亚制造枢纽地位强化,柬埔寨或成中资胎企战略跳板6月4日至6日,柬埔寨与美国举行了第二轮双边贸易谈判,双方就关键的“柬埔寨-美国对等贸易协议”(ART)核心条款达成共识。柬埔寨副总理孙展拓、商业部长占妮莫率团参加,美方代表团由负责东南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贸易代表萨拉·埃勒曼领导。 根据柬埔寨总理府发布的声明,谈判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推进,双方就ART协议文本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重要进展。下一轮谈判计划不久后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高额关税背景 此前,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下,柬埔寨输美商品面临高达49%的关税。美国是柬埔寨最大出口目的地,占其总出口近40%。2024年,柬美双边贸易额达130亿美元,其中柬埔寨对美国出口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柬埔寨的应对 为缓解美国关税压力,柬埔寨政府自5月12日起强化了出口美国商品的原产地管理措施,旨在打击“洗产地”违规行为。此次ART谈判也是应对策略的关键一环。ART协议进展对在柬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 核心吸引力:规避高关税。中国主要轮胎企业(如赛轮、万力、通用轮胎等)在柬埔寨投资设厂的核心动力,源于规避美国对中国产轮胎征收的54%高额关税。 潜在成本下降预期。若最终签署的ART协议能将柬埔寨轮胎出口美国的关税稳定在10%左右,相比此前49%的税率,企业运营成本将显著降低。2024年柬埔寨对美轮胎出口额已达7.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税率差异带来的潜在利润空间提升对企业至关重要。 强化制造基地优势。维持较低的输美关税税率,将巩固柬埔寨作为区域制造基地、特别是面向美国市场的吸引力,有助于保障相关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观察与展望 尽管关键条款达成共识,但ART协议最终文本的签署及具体实施细节仍需等待后续谈判确认。协议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将是企业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同时,柬埔寨政府加强原产地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其出口产品(包括轮胎)在美国市场的合规性和接受度。在柬中资轮胎企业普遍期待协议的最终落地能实质性改善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态势。 2025-06-10 【轮胎】 -
轮胎厂订单爆满,预计营收破10亿!日前,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日产量达到4000条轮胎,今年年度销售目标为135万条,其中外贸出口任务为75万条,预计销售收入将突破10亿元。 在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今年4月,公司刚与迪拜客户签订价值60万美元、共计12000条的轻型卡车货车轮胎订单,该订单预计6月完成交付;同月,凯力威还收获来自俄罗斯的20000条冬季轮胎订单,已进入紧张筹备和前期生产阶段。 据悉,凯力威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商用汽车轮胎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由五粮液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海大集团发起成立。 “目前,公司的优势产品主要包括冬季轮胎和新能源车专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其中,冬季轮胎主要出口至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新能源车专用轮胎作为新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显著。”公司负责人表示。 未来,公司将通过引进人才、组建外贸团队,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直接对接客户,力争将外贸出口比例提升至60%以上。 2025-06-10 【轮胎】 -
张立群院士加持,李宁推出全降解运动鞋,生物基材料跑鞋已突破1000万双近日,,李宁公司推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首款全降解专业运动鞋。截至2025年4月,运用了生物基材料的李宁跑鞋产品已突破1000万双,彰显绿色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李宁在2024年实现全降解运动鞋突破 这款全降解跑鞋的核心在于材料创新。其䨻丝鞋面部分采用蓖麻油提取物制成,兼具轻量、高强韧性、耐久等优点,不仅能满足跑步运动对装备的严苛要求,还减少了对石油基原料的依赖。这种生物基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远快于普通合成材料,有效降低了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环境负担。 事实上,全降解运动鞋的研发之路充满挑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生物降解橡胶材料,可降解橡胶鞋底一直无法突破,全降解鞋只能停留在概念上。由于一双运动鞋由超过30个“配件”组成,受制于结构复杂性和功能性需求,全降解技术在运动鞋上的应用堪称环保产品“全链路”中最难的一环。自2020年起,李宁启动对全降解鞋的攻关,持续与产学研资源和行业合作伙伴联动推进创新研发。张立群院士、王朝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基可降解橡胶概念,并通过近二十年研发突破了分子设计、高效催化、高分子量缩聚等工业化难题。李宁与院士团队深度融合共同研发,成功攻克可降解大底和中底技术瓶颈,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专业运动鞋全降解的运动品牌。 在全降解技术之外,李宁在环保产品 “全链路” 建设上全面发力。原料端,生物基材料的广泛应用减少对化石资源依赖;工艺环节,无水着色技术与植物染技术惊艳亮相。无水着色技术每件衣服可节水约40升,植物染技术则从石榴皮、桑叶等天然植物提取色素,大幅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与能耗,减少化学染料污染。回收再生方面,李宁已推动超1.9亿个废旧塑料瓶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涤纶纤维,应用于运动服装生产。李宁持续构建环保产品全链路 产品包装环节同样践行绿色理念。2024年,李宁FSC认证鞋盒占比约80%,共计节省油墨6,672千克,节水1,127吨,节电220,085度,降低碳排放约118吨。99.8%的包装袋用100%再生聚乙烯材质制成,相比使用原生塑料包装可降低碳排放约1973吨。 未来,李宁将依托环保产品“全链路”体系,从原料、工艺、回收再利用、生态循环四个方面出发,持续加大环保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产品选择。 2025-06-10 【节能环保】 -
中资加码西非橡胶枢纽,科特迪瓦橡胶产业再添动力科特迪瓦,作为非洲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正迎来橡胶加工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过去5年,以美兰集团为代表的湖南企业在此投产3座大型橡胶加工厂,年产能总计40万吨,这一产能的持续释放,有力推动了科特迪瓦全国橡胶总产量突破150万吨大关。 每日清晨,当地胶农的三轮车满载新鲜采集的乳白杯胶,准时送入工厂。车间内,本地工人操作熟练,胶乳经过凝固、压片、烘干等工序,最终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方正胶块。每批次产品均经过技术人员对弹性和韧性的严格检测。胶农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 以当地种植户Yobouet Gnagne Roland为例,其家族拥有71公顷橡胶园。他坦言:“现在割胶后半小时就能把原料送到美兰工厂。” 相比过去需长途奔波寻找买家且常遭遇压价,美兰集团提供了稳定、透明、公道的收购渠道,使其成功转型为供应商,年收入达到46.9万元人民币。产能持续扩张 美兰集团董事长朱陈透露:“今年下半年,我们在科特迪瓦还有两家新加工厂将建成投产。” 届时,美兰集团在该国的年加工能力将跃升至48万吨,占据科特迪瓦橡胶总产量的约30%。 行业前景方面,世界银行于2024年10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科特迪瓦主产的TSR 20等级天然橡胶价格在未来两年内预计保持上涨态势。这一预测为产业投资提供了积极的盈利预期背景。美兰集团等中资企业的深耕细作,不仅提升了当地橡胶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也为科特迪瓦胶农带来了更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同时契合了全球市场对可持续来源橡胶的需求增长趋势。 2025-06-09 【轮胎】 -
柬埔寨王国柴桢省省长一行莅临赛轮集团考察交流近日,柬埔寨王国柴桢省省长PENG POSA率代表团访问赛轮集团。国橡中心主任、赛轮集团名誉董事长袁仲雪亲切热情接待了代表团一行。 在国橡中心科技展厅,赛轮集团董事长助理王锐向柴桢省省长PENG POSA一行详细介绍了国橡中心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重点展示了全球化战略布局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赋能成效。围绕化工橡胶材料技术突破,着重阐释了化学炼胶技术的前瞻性研发路径,以及液体黄金轮胎在节能减排、安全耐久等维度的性能优势与市场前景。 柴桢省省长PENG POSA高度赞赏赛轮集团“技术+产业”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及全球化发展布局,特别强调赛轮柬埔寨工厂作为当地的大型投资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他表示,中柬两国长期互信合作的“铁杆友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赛轮集团与柴桢省进一步深化在绿色制造、技术转移等领域合作,共同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柴桢省副省长HEM PISETH、副省长SOR SODANY、柴桢市市长NOP CHAMROEUN及柬埔寨王国商业部部分商业代表参加了会谈和交流。 2025-06-09 【轮胎】 -
苏尔寿和西卡成立合资企业,将废塑料回收为可持续建筑材料近日,苏尔寿(Sulzer)和西卡(Sika)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推进建筑行业的塑料回收。 西卡在聚合物应用和高性能建筑材料方面的广泛专业知识,以及苏尔寿在化学回收方面的领先工艺知识。这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地区的合资企业将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成立,每个合作伙伴持有 50% 的股份。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运营,并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开展试点项目。 仅在欧洲建筑行业,每年就产生大约 200 万吨塑料垃圾。目前,回收这些复杂材料非常分散,对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往往效率低下。因此,大多数建筑塑料在其生命周期结束时被丢弃,因为现有的机械回收方法会产生不适合再利用的劣质材料。 西卡建筑主管 Ivo Schädler 表示:“这家合资企业代表了我们在建筑行业实现更大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将废物转化为高质量的原材料,该项目有助于减少范围 3 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它支持公司满足不断提高的 ESG 标准并解锁新的价值创造流。我们共同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转型做出决定性的贡献,从而为该行业和我们客户的未来生存能力做出决定性贡献。 苏尔寿风险投资主管 Michael Schüepp 表示:“苏尔寿技术是关键基础设施和流程的核心。我们的解决方案使世界各地的工业能够减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和回收材料。全球发展表明,我们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苏尔寿和西卡的技术结合现在为建筑行业实现有效的循环经济和更可持续的未来铺平了道路。我们正在支持一个重要的行业迈向更具成本效益、更高效和低排放的未来。 2025-06-09 【节能环保】 -
加强产学研合作,轮胎企业达成战略合作6月3日,河北万达轮胎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轮胎配方开发与混炼工艺优化达成战略合作,并同步启动卓越工程师学院教育培养计划。 青科大雍占福教授与河北万达轮胎总工程师于振江代表双方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仪式上,河北万达轮胎被正式授予“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同时,青科大、河北万达轮胎与研究生李艺龙共同签署了卓越工程师学院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打造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行业高端人才。 此次合作,将聚焦环保配方开发、混炼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助力产业升级。 雍占福表示,此次河北万达轮胎与青科大的合作不仅是技术的对接,更是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双方将依托联合实验室,加快突破行业技术瓶颈,为中国轮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于振江指出,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动力。 此次三方合作将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化、实战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产业实践机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双方表示,未来还将探索共建行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轮胎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助力中国从轮胎制造大国向轮胎技术强国迈进。 2025-06-06 【轮胎】 -
印度rPET市场持续“爆火”:Duroflex三年回收再生200万塑料瓶,用于打造高端床垫2025年6月5日,班加罗尔讯——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之际,印度领先的睡眠解决方案品牌 Duroflex 宣布:截至目前,其已经成功将 200万只废弃PET塑料瓶 转化为环保床垫面料。通过这一创新性的绿色项目,Duroflex不仅推动了印度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还为可持续消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其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引领地位。回收瓶子:海洋污染的“变革寓言” 作为庆祝这一里程碑式成就的一部分,Duroflex在其班加罗尔Indiranagar旗舰体验中心揭幕了一件引人注目的环保艺术装置——一只完全由废弃PET瓶制成的海龟雕塑。这只“塑料海龟”不仅震撼地提醒人们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也象征了该公司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可持续理念。 Duroflex集团CEO表示:“全球每年使用超过5000亿只PET瓶,但回收率不足10%。大量塑料废物最终流入海洋,严重威胁海洋生态。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材料再生技术,为行业提供一种能兼顾商业价值与环保责任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做法虽微小,但愿能激励更多企业行动起来。” “睡”出环保未来:技术引领下的循环经济样板 Duroflex在其全流程自控的工厂体系中,利用从废弃PET瓶回收而来的抗压应激面料(Anti-Stress Fabric),应用于旗下主打系列“Energise活力系列”床垫。这一系列专为现代都市人群量身打造,不仅注重舒适性与支撑性,更融合了环保理念与高端睡眠科技: 3区分压NRG层,为身体提供科学分区支撑; QUBE Cell结构,优化床垫弹性与稳定性; 铜离子冷却系统,保持床面清爽舒适。 从材料选择到制造工艺,Duroflex实现了环保与性能的深度融合,展现了可持续与高品质并行不悖的产品哲学。工业协同+区域协作:印度PET回收的新增长极 Duroflex目前在印度多地设有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南印度最大泡沫制造厂——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霍苏尔(Hosur)的先进工厂。正是这些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精益化工艺流程,确保了环保理念得以规模化落地,成为印度PET循环再生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印度持续推进“清洁印度”、“绿色印度”等国家战略背景下,Duroflex的实践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绿色设计和材料再利用,成为环境保护与商业价值双赢的典范,也成为印度PET回收行业“持续爆红”的鲜活样本。 2025-06-06 【节能环保】 -
年产1200万条轮胎正式启动!年营收或超24亿最新消息,山东寿光福麦斯轮胎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启动“年产1200万套超高性能环保型半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并完成全部备案流程。该项目总投资达15.7亿元,选址于寿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旨在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工艺创新,打造国内领先的低碳轮胎生产基地,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 据项目规划,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超300亩,重点引入氮气硫化、电子束辐照等国际前沿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密闭化、数字化管理。据了解,该生产线将覆盖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库的全链条,能源利用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以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量降低40%,真正实现“零污染、低能耗”的绿色制造目标。 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70%产能将定向开发高端乘用车轮胎,涵盖低滚阻、自修复等创新品类。其产品适配特斯拉Model Y、蔚来ET7等主流新能源车型,通过优化滚动阻力设计,可助力车辆续航里程提升5%-8%。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收将突破24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5-06-05 【轮胎】 -
中国轮胎巨头成功登陆上交所,开盘市值突破450亿元2025年6月5日,中国轮胎行业头部企业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049)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本次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为8744.86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6.50元。上市首日上午开盘后,公司总市值即突破450亿元人民币。 此次成功上市,标志着中策橡胶正式迈入资本市场,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有望获得更充沛的资源支持,为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回顾发展历程,中策橡胶自创立以来,长期专注于轮胎研发、制造与销售,历经市场风雨,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进入21世纪,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沈金荣的领导下,公司持续聚焦主业,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轮胎品牌。其在行业内率先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在半钢子午线轮胎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与布局,有效把握了市场机遇。目前,中策橡胶的产品已销往全球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 此次IPO的成功,为中策橡胶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市场将关注其如何有效利用募集资金,落实既定战略,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 中策橡胶集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强企战略,继续加大科创力度,加快形成具有中策识别度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扩大高端产品矩阵。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做强做大民族轮胎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释放增长潜能,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为广大员工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6-05 【轮胎】 -
1600万条轮胎项目,落户山东!6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获悉,箭达海琅(德州)轮胎有限公司“年产1600万套半钢子午线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项目”备案。 据悉,该项目投资额高达51亿元人民币,计划在德州市庆云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一座全新的半钢子午胎生产基地,年产能力预计达到1600万套。 新建的轮胎生产基地占地626亩,规划建筑面积达到24.25万平方米。项目包括炼胶车间、生产车间、原材料车间及一系列配套设施,预计将购置超过400台的先进生产设备,如密炼机、成型机、硫化机等。 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项目正在平整土地,预计将在8月份正式动工,届时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箭达海琅 (德州) 轮胎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陈志伟。 其中,吉林中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持有51%股权,箭达(黑龙江)轮胎有限公司持有49%股权。 2025-06-05 【轮胎】 -
告别填埋焚烧!中国石化用"黑科技"让废塑料重获新生中国石化作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塑料化学回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从连续热解RPCC技术的突破,到FFS再生膜物理回收的应用,再到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巨头的战略合作,中国石化正加速推进废塑料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目标打造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再生"的闭环循环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石化解决方案。中石化石科院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技术路线图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石化石科院)开发出新型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所得热解油经深加工技术可生产出塑料单体,进而生产出塑料产品,形成“塑料-废塑料-烯烃-树脂-塑料”的闭合循环。 RPCC技术主要针对优质的石油原料替代品——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主的聚烯烃树脂的回收再利用。同时,RPCC技术也可以针对掺杂不同含量聚氯乙烯(PVC)的废塑料原料灵活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技术路线,其热解油收率可超80%,氯含量可控制在10ppm以下。塔河炼化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业示范项目 目前,这项废塑料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已通过实验室试验,并在塔河炼化建设万吨级生产装置,预计2025年投产。 该项目主要回收新疆当地废弃地膜,生产的废塑料热解油将用于塔河炼化的生产,替代部分现有的石脑油等原料需求,进入裂解装置制得乙烯,再循环用于合成树脂的生产,从而实现地膜-地膜的循环利用。 2025-06-05 【节能环保】
通知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