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子裂解,年处理28万吨废轮胎、废橡胶、废塑料环评公示7月16日,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荆州市栩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 28 万吨废轮胎、废橡胶、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荆州市栩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公安县青吉工业园开展新建的年处理 28 万吨废轮胎、废橡胶、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将通过高分子裂解技术,年产炭黑 11.2 万吨、燃油 12.2 万吨、钢丝 2.52 万吨。项目占地面积 119880 ㎡,总建筑面积 64000 ㎡,包括两栋车间、办公楼和倒班楼各一栋,并将组建 24 条高分子裂解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购置。 爱企查显示, 荆州市栩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03-18,注册资本2,000万(元)。 2025-07-18 【节能环保】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消息,自《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GB/T 38082-2019)国家标准实施五年多来,配合国家“限塑令”相关政策施行,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有效解决传统塑料废弃后不当处置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国家标准规定,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的原材料,必须来源于生物质资源或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合成聚合物,为“碳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以聚乳酸(PLA)材质为例,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相较传统PE袋可降低综合碳排放70%,五年累计减少的传统塑料袋使用量,相当于节约石油资源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万吨。每年200亿只传统塑料袋的使用替代,使城市生活垃圾中传统塑料占比显著下降。延伸阅读:降解塑料袋鱼龙混杂,到底采用什么标准?GB/T38082、38079、20197、21661... 国家标准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分为食品直接接触用和非食品直接接触用两大类,要求在购物袋上明确标识出相应的类别、规格、环保和安全声明等信息,契合了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预期,推动公众环保意识从“认知”向“行动”转化,消费者对“降解袋”认知率提升超50%,有偿使用支付意愿同步增长。随着“降解袋”购物成为市民在商场、超市、菜市场购物的习惯性行为,带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生产成本降低,又促进了“降解袋”的使用普及。e 国家标准促进生物降解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随着生物降解材料技术突破,聚乳酸(PLA)、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等原料成本较传统可降解塑料下降30%以上,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动力,在20余家龙头企业带动下,浙江、广东等地已形成相应产业集群。2020年至2024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产能年综合增长率连续突破20%,2024年市场总产量近50万吨,总产值超百亿元。据预测,2030年我国降解塑料袋产量可达200万吨,市场容量将突破600亿元。 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实施,为实现“双碳”目标与“限塑”行动提供标准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标准力量”。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11) 2025-07-17 【节能环保】
-
总资2亿!晟科环保再生装备基地成功落户九江7月14日,广东晟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晟科环保)投资的智能装备项目用地在佛山市九江镇成功摘牌。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约40亩,将建设成为聚焦塑料、金属、电子废弃物等领域的固废资源化综合基地,集专业设备及生产线研发制造、环保技术研发推广于一体。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4亿元。晟科环保简介 晟科环保成立于2020年,是固废资源再生领域提供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及项目实施的专业化企业。其核心产品涵盖撕碎机、破碎机、清洗分离设备等,并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已与金发科技、日本常沅产业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公司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及欧盟CE认证,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是行业内的“技术尖兵”。 该项目落地将显著提升企业研发制造能力,并为九江镇先进装备制造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九江镇产业 项目所在的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是佛山市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的核心引擎,也是九江抢抓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该园区已落户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超210亿元,吸引了包括日本东丽、奥地利安德里茨、瑞士百超激光等国际企业,以及林氏家居、西昊、穗龙等优秀本土增资扩产项目。 2025-07-16 【节能环保】
-
河南首个高值化塑料循环园,30万吨产能首线正式投产2025年7月12日,许昌市鄢陵县迎来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时刻——中再塑(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正式启动运行! 中再塑(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23日成立,落户于城发环境(许昌)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公司聚焦再生塑料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整体规划年处理废塑料规模达30万吨。其核心产品布局清晰:再生PET年产能规划20万吨,再生PP与再生PE年产能各规划5万吨。 本次率先实现投产的是其再生PE生产线。根据规划,公司其余11条生产线正加紧建设中,预计将于2026年5月全部建成投产。待全部产能释放后,企业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15亿元,有望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再生塑料高值化利用的标杆性项目。 中再塑项目所在的城发环境(许昌)循环经济产业园,本身即是河南省内首个定位高值化发展的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专业园区,地处鄢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该园区确立了“网络式回收、集中式处置、高值化利用”的核心原则,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的关键功能性“平台”,构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交易“枢纽”,塑造全省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的“新高地”,并最终建设起覆盖再生资源多品类利用的“N条链”。 园区的长远目标清晰有力——建设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覆盖门类最齐全、专项技术最精深的百亿级乃至千亿级零碳塑料循环经济产业高地。 2025-07-15 【节能环保】
-
总投资2250万元,衡南开建6000㎡智能绿色分拣中心,年分拣10万吨7月4日,衡南县云集街道新塘站社区迎来一场特别仪式——由衡南县供销社与衡阳市同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互联网+综合型绿色分拣中心项目”正式动工!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奠基,更是衡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向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升级的关键一步。废旧物资“智能分拣”新势力 项目总投资2250万元,规划建设一座规模达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绿色分拣中心。其核心亮点在于引入先进生产力: 自动化高速运转: 一次性配置3条废旧产品设备及废纸、废塑、废旧家电自动化分拣线,大幅提升处理效率与精准度。 智慧回收一键触达: 同步搭建1个线上废旧物资回收信息平台,让居民、商户通过手机就能便捷预约回收。 闭环运输体系: 配备6台封闭式专业运输车辆,构建高效、环保的废旧物资收运网络。 硬核配套支撑: 地磅、打包机、破碎机、磁选机、叉车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并配备完善的监控、环保设施、数据网络及喷淋系统,确保绿色安全运营。全品类回收,打造循环经济闭环 中心业务覆盖广泛,涵盖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全品类再生资源。项目建成后,年分拣处理能力预计高达10万吨!通过构建从回收、分拣、加工到再利用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该项目旨在打造一条高效、透明的再生资源供应链,彻底打通资源循环的“最后一公里”,为衡南循环产业注入强劲升级动力。落实国家部署,惠及城乡民生 该项目的启动,是衡南县积极响应并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部署的切实举措。其建成投用后,将显著健全和完善衡南城乡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网络,让废旧物资不再“流浪”,而是变废为宝,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力助推地方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未来。 2025-07-14 【节能环保】
-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4亿吨,价值1.34万亿!2024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突破4.01亿吨,同比增长6.5%,回收价值高达1.34万亿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成为增长明星,2024年回收量达2.2亿台,创历史新高,增幅高达15.8%。与此同时,报废机动车、废轮胎、废电池等品类也集体上扬,共同构筑了这条万亿级赛道。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再生工厂的昼夜运转,共同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循环网络。产业升级进行时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产业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这并非简单规模扩张,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正在发生: 从分散到集约: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型; 从低端到高科: "国家队"入场引领技术革新,再生资源产业正撕掉"收破烂"标签; 从经验到数据: 专家呼吁将"可回收性"纳入产品研发核心参数,从源头优化设计。技术重塑循环链 未来产业竞争力将取决于科技赋能深度: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将实现资源流转全流程可视化追踪;"循环经济产业大脑"有望成为行业智能决策中枢;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加速完善,为产业链提供清晰技术路标。 当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以旧换新政策持续落地,再生资源产业已站在绿色经济转型的潮头。这不仅是环保命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循环经济的闭环中,每一块废旧电池、每台报废电器,都在重新定义资源的价值边界。 2025-07-11 【节能环保】
-
惠城环保全球首套20万吨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成功工业化面对混合废塑料及软包装薄膜回收难题,惠城环保自主研发的"一步法"深度催化裂解技术(CPDCC)历经八年攻关,于2025年4月实现工业化应用,建成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示范装置。技术突破六大瓶颈 CPDCC技术核心创新包括: 高效分选与进料:实现全量废塑料连续恒温差压输送; 反应器与催化剂:独创温度梯度逆流反应器,将废塑料直接转化为裂解气、液化气、轻油等高附加值原料;专用催化剂使产物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比例达70%; 环保能效:消除氯化氢污染,通过自热能量循环与余热梯级利用降低能耗。 实测数据:每回收1公斤废塑料,可避免1公斤填埋/焚烧,产出相当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显著减少碳排放。万吨级项目落地 2023年,惠城环保投资12亿元在广东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启动该项目。2025年1月完成工程建设,4月9日全球首套工业化装置成功点火,目前运行平稳。直击行业痛点 技术针对性解决低值塑料回收困境。以中国为例,2022年软包装塑料消耗量3280万吨,仅回收130万吨,超1370万吨遭焚烧或填埋。惠城环保同步构建产业生态: 原料端:在山东、广东、新疆建立回收网络,单点年处理能力3000-4000吨; 应用端:与福建联合石化、岳阳兴长石化等企业达成裂解产物供应合作,联合Amcor中国开发高端再生塑料应用; 规划:扩展华南产能,推动技术全国复制,牵头制定废塑料化学循环国际标准。 CPDCC技术的工业化验证了化学回收混合废塑料的可行性,打通"废塑料→化工原料→新塑料"闭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2025-07-10 【节能环保】
-
投资4.6亿!高安4万吨再生塑料项目公示,破碎+造粒聚焦HDPE再生2025年7月7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江西瑞创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高品质再生塑料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受理公示。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江西瑞创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46000 万元,项目建设完毕后可达到年产 2 万吨塑料粉碎料及 2 万吨再生塑料颗粒的产能。 项目拟建设 1 栋综合办公楼、1 栋宿舍楼、4 栋生产车间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总计建筑面积为 31392㎡。1#生产车间内设置 10 条再生塑料颗粒生产线,3#生产车间内建设 5 条破碎生产线。 该项目进行造粒生产线原料均为破碎清洗后的 HDPE 材质塑料粉碎料,其余塑料粉碎料外售处理。项目主要原、辅料情况 根据环评报告,该项目仅利用外购的HDPE、PP、PET废塑料及废农膜塑料(HDPE材质)进行生产,外购废塑料原料均为其它厂家简单清洗后的固体废塑料。来源:废塑料新观察(R-11) 2025-07-09 【节能环保】
-
投资5亿元,郑州航空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开业7月2日,郑州航空港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举行开业庆典,标志着当地区域循环经济正式迈入集约化、智能化。 据了解,郑州航空港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占地面积约22.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再生资源分拣规模为每日750吨,能够有效满足区域内的资源回收与处理需求,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5亿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智能回收、精细分拣、高效利用”于一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赋能智慧回收,闭环“回收驿站—清运体系—分拣中心”体系,实现“废品变资源、资源成产业”,创造绿色就业,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活动期间,郑州航空港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与四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发展新篇章。未来,该分拣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工商联企业的创新合作,拓展多元化合作模式,并同步推进“绿色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让“变废为宝”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将以分拣中心为支点,撬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助力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无废城市”。 2025-07-08 【节能环保】
-
年处理80万吨废塑料!河南重大再生项目二期开工6月28日,2025年二季度河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安阳分会场设在滑县河南加佰加化纤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涤纶纤维产业基地项目现场。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回收废旧塑料80万吨,年产各类高性能差别化涤纶短纤产品60万吨,直接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个。 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稳定投产,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一期投产后半年多来,已逐步达到预期处理能力,项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服装、家装、建筑等领域。 2025-07-07 【节能环保】
-
中国航天热解技术破解塑料污染难题,沙特巨头押注!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推进研究所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注于石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尤其在塑料化学回收领域表现出色。“航天热解SHCP®技术”是航天石化的原创性研发。 该技术依托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和密封技术,采用固体热载体循环机械流化加热的有机固废热解处理技术,进而将废塑料在绝氧环境中加热分解,生成热解油、热解气、热解碳。 热解气和热解碳作为燃料,为系统自身提供热解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利用分离后高温烟气余热产生蒸汽用于装置自用和外供,最终输出热解油、蒸汽。热解油可作为燃料油,也可作为炼厂原料深加工为成品油或化工品,实现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 北京航天石化于2024年12月申请了“一种废塑料热解产物完全利用的系统及方法”专利(CN119912959A),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废塑料热解产物综合利用方案。该技术通过热解气二氧化碳捕集与超临界制备、热解碳气化制合成气、热解油分馏及催化裂解等步骤,实现废塑料全组分的高效转化,最终产出石脑油、燃料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解决了传统热解油直接流通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问题。 此外,2025年4月公开的另一项专利“一种废塑料热解油气除尘及催化提质一体化装置”(CN119752494A)进一步优化了热解油气的净化与提质工艺,通过集成除尘、催化反应和氮气反吹系统,显著提升了油品质量,降低了后续精制成本。 市场应用上,北京航天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于2023年签署了航天热解SHCP®技术准入许可协议,标志着其技术获得国际化工巨头的认可。该技术的高传热效率、低废弃特性及原料适应性(可处理混合低值废塑料)成为合作的核心优势。这些特性被认为能够支持SABIC的TRUCIRCLE™可持续产品组合,加速废塑料的低碳回收。 2024年初,北京航天石化在内蒙古推进其首台套工业化示范项目——5万吨/年废塑料化学回收耦合油泥资源化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处理生活垃圾、农业地膜等废塑料,并协同处置油田油泥危废,实现区域废弃物的协同资源化。 航天热解团队从完善工艺包到核心设备工程化攻关,再到工程详细设计,解决了从中试技术到工程放大的大量设计细节问题。目前,装置工程设计进入收尾阶段,核心设备正在加紧制造,设备采购订货基本完成,工程现场配套办公楼、物料库实现封顶,预计到年底装置钢结构和主体设备及配套公用工程将完成安装施工,预计将在2025年投产。 2025-07-04 【节能环保】
-
“全球首款”可家庭堆肥的化妆品滴管2025年6月20日,英国伦敦的可持续包装开发商Shellworks(壳业)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完全可在家中堆肥的移液滴管,为美容和保健行业的可持续包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公司表示其可家庭堆肥解决方案已经取代了90多吨传统塑料。 用于精华液、精油和保健产品的滴管通常由玻璃、橡胶和塑料等材料制成,由于体积小,容易从回收设备中滑落,导致几乎所有滴管最终都被填埋或焚烧,每年造成数百万单位的废物。 Shellworks推出的这款滴管采用了该公司曾两度获得Dieline奖的无塑料材料Vivomer。这种材料由植物等废弃生物质制成,通过发酵转化为类似塑料的材料,天然不含塑料、石油和有毒添加剂。 Vivomer材料集玻璃、陶瓷、塑料和橡胶的特性于一身,在使用过程中非常稳定,只有在家庭堆肥环境中处理后才会分解,甚至在垃圾填埋场中分解的速度也与纤维素相似。经过两年的研发,Shellworks目前已具备每年240万套滴管解决方案的生产能力,并具备扩展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Shellworks的可生物降解包装解决方案已被Wild、Abel、Eclo等品牌所采用,该公司正在与英国、欧盟和美国的10多个品牌洽谈,准备将这项创新技术推广到整个行业。 Shellworks在2022年获得了460万英镑(4485万人民币)的种子资金,以支持这一创新的发展。随着一支由24名创新者组成的团队不断壮大,以及全球范围内超过180万个包装解决方案的发货量,Shellworks正在推动可持续包装行业的边界。来源:生物塑料研究院(R-11) 2025-07-03 【节能环保】
-
热成型PET瓶盖破解回收难题!20余家企业推进认证!近日,美国加州材料科技公司Origin Materials, Inc. 宣布其开发的适用于饮料容器(含碳酸饮料)的全PET瓶盖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技术被视为提升塑料包装回收效率的关键路径之一。技术核心:热成型替代传统工艺 当前饮料瓶盖普遍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或PP(聚丙烯)材质,通过注塑或压缩成型制造。虽然这些材料与PET瓶身的PCO 1881标准螺纹瓶口能实现密封,却导致回收环节需进行复杂的塑料分拣——混合塑料会降低再生料价值。Origin的创新在于利用热成型技术生产出能有效密封PET瓶的PET瓶盖,理论上可简化回收流程,提升单一材质包装比例。 据Origin高级技术总监杰伊·哈南透露,该技术自今年二月起已在美国投入生产。其优势在于可直接利用现有热成型设备,无需大规模更换生产线,降低了初期投入门槛。去年推出的专用系统“CapFormer™”进一步支持了该技术的商业化能力。市场合作:广泛兴趣与认证现实 在近期与投资者的沟通中,Origin证实已有超过20家企业正在或准备对其PET瓶盖进行认证,其中包括6家《财富》500强企业。公司还宣布与一家未具名的“数十亿美元规模”包装巨头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即饮饮料、葡萄酒和烈酒市场的大规格PET封盖解决方案。商业化挑战:认证周期长于预期 然而,Origin首席执行官约翰·比塞尔坦承技术推广面临现实阻力:“客户的产品认证时间超出我们早期预测。”为此,公司将商业规模收入的预期启动时间推迟了1-3个季度。 比塞尔解释,新瓶盖的认证通常需1-2年,且是一个动态迭代过程。这与包装行业对新材料引入的审慎态度一致——国际包装研究机构AMI Consulting的报告指出,食品接触级包装新部件的认证普遍耗时12-24个月,涉及密封性、迁移测试、长期稳定性等多项严苛指标。 他指出,最初乐观预估(6-12个月)源于客户对达成回收与减量目标的迫切需求。但实践中发现,尤其对于测试要求严格且多样化的大型客户,完整认证周期更符合行业常规。这并非简单的“通过/失败”测试,而涉及“设计-生产-运输-测试-反馈-改进”的多轮循环。拓展背景:循环经济驱动技术革新 Origin的技术响应了全球日益严格的包装可持续性要求。据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RE)数据,单一材质PET包装的回收率理论上可比混合材质提升15%-20%。美国塑料回收商协会(APR)也积极推动设计指南(如Critical Guidance)以促进包装回收兼容性,全PET瓶盖符合这一方向。尽管短期面临商业化节奏的调整,Origin的探索为高价值PET回收提供了技术路径。 2025-07-02 【节能环保】
-
570万套轮胎扩建项目重启环评!东北知名胎企全面转向子午胎战略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生态环境部门公示了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的环评信息。该项目是对原有“年产460万条子午胎扩建计划”的重新报批,计划在现有厂区内新增产能570万套轮胎,具体包括460万套/年半钢子午胎和110万套/年全钢子午胎。产能结构战略调整 现状基础:当前桦林佳通年产能为378万套,其中斜交胎248万套(占比约65.6%),半钢子午胎100万套,全钢子午胎30万套。 扩建目标:项目建成后,总产能将达700万套/年,其中半钢子午胎560万套、全钢子午胎140万套,斜交胎生产线将全部退出。 技术升级意义:此举使子午化率从当前的34.4%提升至100%,符合《橡胶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要求。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子午胎渗透率已超94%,斜交胎逐步退出主流市场已成行业共识。环保措施与基础 项目依托现有环保设施,包括: 烟气治理:2台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长袋脉冲除尘+双碱法脱硫+SNCR脱硝”工艺,经120米高烟囱排放; 粉尘控制:密炼车间炭黑粉尘由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30米排气筒排放; 车间废气:其他生产环节废气均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行业背景参考:生态环境部2023年发布的《工业锅炉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明确将“SNCR脱硝+高效除尘脱硫”列为推荐技术路线。*项目定位与行业趋势 此次扩建不仅是产能提升,更是产品结构的根本性转型。国家轮胎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节能、安全的子午线轮胎,限制斜交胎产能。子午胎相比斜交胎可降低滚动阻力20%-30%,助力车辆节能减排。 2025-07-02 【节能环保】
-
广东盈拓:茶山再生PET示范项目,年回收20亿个PET瓶在东莞大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茶山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开拓固废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广东盈拓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盈拓”)于茶山镇落地的再生PET示范项目,凭借“技术标准化、生产低碳化、产业链协同化”的运营模式,初步形成了“回收—分拣—加工—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显著提高了区域固体废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程度,为东莞“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完善链条,构建固废资源化闭环 该项目在茶山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再生PET产业链条。前端搭建起涵盖东莞及周边城市的回收网络,年回收PET瓶数量庞大,超20亿个;中端凭借先进生产线开展高效加工处理;后端把再生原料加工成再生涤纶短纤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纺、鞋服等领域,实现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无废城市”建设。技术创新是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该项目运用了高效清洗等技术,生产出高品质PET瓶片,同时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实现了再生PET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碳排放较原生PET降低了75%。项目运营方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其技术实践为再生PET产业的规范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协同增效,实现环境社会效益双赢 从标准化回收到高附加值产品输出,茶山镇这一PET再生项目通过创新驱动和全产业链实践,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经验,项目实施以来,在环境效益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累计清理海岸线及近海PET瓶超5万吨;回收利用PET瓶32.2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节省原油100万吨,并阻止130亿个PET瓶进入填埋场或海洋,有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在推动社会参与方面,项目运营方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品牌企业,初步构建了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未来,该项目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工业固废和海洋塑料的治理与高值化利用,推动再生PET产业向规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努力为东莞乃至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2025-07-01 【节能环保】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