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轮胎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协议,标志着双方在贸易自由化、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专家指出,此举将促进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制造业协作与跨境投资便利化,为中国与东盟产业链深度融合注入新动力。橡胶贸易驱动轮胎制造升级 以橡胶与轮胎行业为例,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从东盟进口橡胶同比增长40.7%,向东盟出口的轮胎及其他汽车零部件金额也实现19.8%的增长,反映双方在原材料与制成品之间的高效互补。 在青岛港——我国主要橡胶进口枢纽之一,每天都有来自缅甸、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天然橡胶陆续入库。这些原料在完成清关后,迅速进入山东及周边省区的轮胎制造流程。橡胶作为战略物资,广泛用于轮胎、输送带、橡胶管等多种工业产品,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运转的关键基础材料。 依托稳定供应的原料资源,以青岛为中心,山东半岛已形成覆盖合成橡胶、轮胎模具、智能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当地企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将高质量轮胎产品返销东盟,服务于当地汽车、工程机械等成长中的市场。从“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 当前,中国与东盟正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产业链整合”迈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在东盟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方式,实现从“出口产品”到“输出产业”的跨越,构建更加稳固的跨国供应链体系。 随着RCEP全面生效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轮胎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规模化优势,逐步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拓展”,新能源汽车配套轮胎、低滚阻绿色轮胎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未来,伴随东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普及率提升,中国轮胎企业有望进一步融入区域价值链,实现从“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升级。 2025-11-07 【轮胎】 -
远星橡胶启动第三工厂规划,智能制造助推产能新突破近日,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宣布,计划在已投产的二期智慧工厂旁筹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提升产能与生产效率,应对市场需求。 2023年,该公司投资超13亿元启动二期智慧工厂建设,并于今年10月投产。该工厂平均每45秒即可完成一条胎胚下线,预计年底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000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规模。今年1—9月,公司实现产值约27亿元,同比增长10%。 据工厂负责人介绍,该智慧工厂构建了13个智能制造场景,融合制造信息化系统、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设备与产品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建立起覆盖轮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体系,初步形成数据驱动、柔性生产的现代化制造模式。 当前,随着国内轮胎产业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越来越多企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码高性能、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等细分领域。远星橡胶持续扩大高性能子午胎产能,也反映出国内轮胎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产业链协同的发展趋势。在区域经贸合作深化与市场竞争力加剧的背景下,技术积累与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融入高端价值链的关键支撑。 2025-11-07 【轮胎】 -
市政协主席带队,考察轮胎新厂11月5日,陕西省咸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晓静一行,前往咸阳黄河轮胎项目现场调研。黄河轮胎董事长王晓辉等,接待了来访人员。 李晓静一行深入该公司新建的轮胎工厂,实地考察。他们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绿色制造规划及产业创新方向。王晓辉详细汇报了项目整体规划、技术创新路径,以及长远发展目标。 据介绍,新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未来,黄河轮胎将持续深耕特种轮胎领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李晓静对项目的高效推进和科学规划,给予充分肯定。 黄河轮胎项目,是陕西省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9.29亿元,已于今年5月进行试生产。达成后,可年产3万套充填轮胎、2万套实心轮胎、0.8万套蜂窝状轮胎。 2025-11-07 【轮胎】 -
年处理6万吨废塑料:贵州一资源化项目启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近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招标计划,显示贵州产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塑料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即将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该项目落户贵阳综合保税区,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设3条专业废塑料再生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6万吨。 项目租用贵阳产控综合保税区科技创新产业园标准厂房近9000平方米,除生产线外,还将配套建设处理能力为40吨/小时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产与环保同步。三条生产线分别针对不同废塑料类型:PET塑料再生线主要处理化纤和塑料瓶,占产能10%;HDPE塑料再生线处理市政管道等塑料,占60%;PE塑料再生线处理塑料薄膜类,占30%。 根据安排,项目预计于12月5日启动施工及设备招标,此前已启动设计及方案编制等服务采购,最高限价61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贵阳综保区内推动循环利用的示范项目,有效支持区域“无废城市”建设。再生塑料市场迎来政策与需求双驱动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材料需求不断上升,再生塑料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再生PET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117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约267亿美元。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多地加快布局塑料循环利用项目,推动产业链向资源化、高值化转型。企业通过专业化分选、再生技术提升,逐步构建从回收处理到高值应用的绿色循环体系,为环保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2025-11-07 【节能环保】 -
71亿美元!非洲轮胎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非洲地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轮胎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咨询机构统计,当前非洲汽车数量约为5500万辆,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至1.18亿辆。南非、埃及、摩洛哥和尼日利亚是目前主要的轮胎消费市场。 在汽车数量增长的推动下,非洲轮胎市场容量正同步扩大。数据显示,2025年该地区轮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1亿美元,并在2030年增至约8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72%。在国家层面,阿尔及利亚占据非洲轮胎消费总量的26.75%,是最大的消费国;刚果(金)则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30年前的年均增速可达6.21%。 当前非洲轮胎市场主要由中国、欧洲及日本品牌主导。中策橡胶、三角轮胎、赛轮轮胎和玲珑轮胎等中国企业通过价格优势和本地化布局积极拓展市场;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大陆等品牌则凭借技术和品牌积淀占据高端领域。此外,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轮胎企业也在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非洲本土轮胎制造能力有限,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南非和阿尔及利亚。西非地区仅布基纳法索设有一家汽车轮胎工厂。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当地轮胎制造领域的投资明显增多。2025年8月,赛轮集团宣布在埃及投资10亿美元建设年产1000万条轮胎的基地;阿尔及利亚El Hadj Arabi Industries与中国双星集团合作,计划建设年产700万条并具备扩产至2200万条能力的工厂;肯尼亚也正与玲珑集团合作新建轮胎产线。 尽管市场潜力可观,非洲轮胎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钢丝、帘布及化学添加剂等高端轮胎生产所需材料多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现代化工厂建设投入大、专业人才短缺、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产业发展。 综合来看,非洲轮胎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国际品牌与本土产能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长远来看,若能在基础设施、原材料配套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非洲有望逐步构建完整的轮胎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制造型转型升级。 2025-11-06 【轮胎】 -
轮胎集团披露埃及工厂投产计划11月4日,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对投资者关心的前三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的原因以及公司海外产能布局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赛轮集团董事长刘燕华表示,公司印尼工厂及墨西哥工厂首条半钢胎已分别于5月末下线,印尼工厂首条全钢胎、非公路轮胎也于8月下线。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目前海外已有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及印尼生产基地,埃及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对于公司海外整体产能,截至目前,赛轮集团在海外共规划年生产975万条全钢子午胎、4900万条半钢子午胎和13.7万吨非公路轮胎的生产能力。 对于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财务总监耿明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区域的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品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希望未来能够提高公司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未来新的产能方面,公司董秘李吉庆表示,公司今年投入运营的项目主要包括柬埔寨全钢产能扩建,以及印尼、墨西哥工厂项目。明年,除前述项目的轮胎产能逐步提升外,埃及工厂及赛轮新和平工厂也将投入运营。董家口的功能新材料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原计划建设的董家口轮胎项目的一部分目前正在推进建设前的审批工作,计划在审批完成后启动建设。 2025-11-06 【轮胎】 -
3公斤减排突破!汽车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取得关键进展近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与巴斯夫共同发布一项研究,提出将报废车辆中难以处理的混合塑料废弃物与生物质一同回收利用的创新路径。该研究为欧盟当前制定报废车辆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研究显示,与直接焚烧发电相比,每共同回收1公斤汽车破碎残渣与3公斤生物质,可减少超过3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该技术基于巴斯夫与奥地利BEST公司合作开展的气化试点项目。项目利用BEST的热化学气化工艺,将保时捷提供的汽车破碎残余物转化为合成气,并进一步制成合成原油。巴斯夫通过质量平衡法,将合成原油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最终制成新车方向盘,实现“废弃物—原料—新车部件”的闭环循环。 项目关键进展在于首次实现以汽车废弃物与生物质混合物完全替代化石原料进行气化。该过程不仅产出蒸汽,更生成可作为化工原料的合成气,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指出,这类碳循环技术对气候保护与资源节约至关重要。目前欧洲每年有超百万吨汽车塑料垃圾被焚烧或填埋,该研究为高价值回收混合塑料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在全球推进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汽车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已成为化工与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气化等热化学转化技术为处理复杂塑料废弃物提供了新思路,但其规模化推广仍依赖于技术持续优化与政策支持。建立包括混合塑料在内的废弃物回收法律框架与长期替代目标,将是推动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 2025-11-06 【节能环保】 -
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科技驱动高质量,绿色引领新未来2026年4月21 - 24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将迎来橡塑行业年度巅峰盛会——“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橡塑产业平台,本届展会展览面积预计超39万平方米,实现16个展厅全馆覆盖,携手全球4,600余家海内外展商,从新材料突破、智能化革新到绿色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橡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注入强劲动能。锚定时代航向:三大核心维度激活产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全球科技、能源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精准把握行业趋势,集结全球实力展商,以硬核科技展品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新材料突破:精准匹配下游产业升级需求。面对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人形机器人、风电、光伏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本届展会将聚焦“材料创新驱动应用升级”,迎来先进前沿材料的“集中焕新”。多元化改性塑料及特种热塑性弹性体可提升橡塑制品的强度与导电性能,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航空航天密封件;高性能工程塑料为高端装备提供耐高低温、耐腐蚀解决方案;热塑性复合材料以轻量化、高强度等突出优势,成为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 智能化革新:叩响“智造时代”的大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正重塑橡塑生产逻辑,推动制造业加速步入“智造时代”。本届展会将集中呈现全链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注塑、挤出、吹塑成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到工业物联网驱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再到智能检测与质量管控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人力成本优化,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 绿色化转型:破解“双碳”时代必答题。“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是橡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即将启幕的展会,将集中呈现环保减碳领域的海量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清晰路径。降碳提效:采用碳捕捉技术的添加剂,可直接降低塑料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循环再生:通过油脂再生、废溶剂VOC再利用技术,实现“废料变资源”,打通循环经济链路。材料革新:生物基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及环保相容剂、增韧剂,为再生塑料、生物塑料性能升级提供关键支撑。这些技术不仅能帮助企业轻松满足环保要求,更能助力其开拓绿色产品新市场,抢占产业转型先机。 规模与品质双升,生力军激活创新动能 本届展会不仅实现“量的突破”,更达成“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展位预留已超预期,展会规模有望再创新高——展示面积预计超39万平方米,较上届上海展进一步扩容。展会主办方精选及重点招募更多技术先锋企业、创新性强的橡塑供应商,让规模升级与品质进阶同频共振,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技术体验。 展商结构呈现“多元化+高品质”特征,是本届展会的另一大亮点。一方面,全球知名橡塑企业齐聚,带来国际前沿技术与全球化视野,助力国内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本土创新力量强势崛起,尤其是1,4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已预留展位,展现中国橡塑科技的“硬实力”。 此外,展会还配套一系列高品质的同期活动,邀请专家解读前沿趋势,搭建高效交流平台,全方位为橡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全球买家云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橡塑企业布局全球的“黄金平台”,“CHINAPLAS国际橡塑展”已深耕国际市场数十年,通过精准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展会深度链接橡塑产业上下游,强势吸引全球实力买家纷至沓来。上届展会吸引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81,206名专业观众,其中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观众达68,542人,占比24.37%,国际化程度实现新的飞跃。 本届展会将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展会主办方团队活跃于全球行业活动,与海内外行业协会、采购商建立深度合作,定向邀约汽车、电子电气、包装等领域的全球头部买家;还依托O2O战略合作伙伴——“CPS+ 在线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链接——买家可通过平台全年无休查询展商信息、预约展会现场洽谈,平台还根据采购需求精准匹配供应商,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精准订单,为展商带来实打实的贸易机遇。 当前,全球贸易仍面临不确定性,中国橡塑产业以“高质量创新”构建竞争优势,海外买家不仅寻求具综合成本效益的产品,更积极采购中国的智能化设备、绿色材料等前沿技术,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抢占全球市场先机。本届展会将成为全球橡塑产业链“对接中国创新”的核心窗口。立即预登记,共赴橡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观众预登记已经全面开启!立即点击这里进行预登记,预登记票价为人民币50元,完成预登记即可获取电子参观证(中国内地观众)或电子确认信(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观众)。 “CHINAPLAS国际橡塑展”将继续与行业同仁一道,以创新为桨,以绿色为帆,共同驱动橡塑行业这艘巨轮驶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立即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观众预登记 想了解更多详情,请浏览展会官网 www.ChinaplasOnline.com 或电邮至Chinaplas.pr@adsale.com.hk。**完** 本新闻稿由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发出。 查询: 深圳:何柳萍小姐 电话:(86 755) 2354 7159 电邮:vispro@sz.adsale.com.hk 香港:梁嘉芸小姐 电话:(852) 2516 3316 电邮:chinaplas.media@adsale.com.hk 大会网址:www.ChinaplasOnline.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 “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由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雅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雅展展览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及雅式展览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上海塑料行业协会及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并获得多个海内外专业协会大力支持。 “CHINAPLAS国际橡塑展”首办于1983年,自2006年起成为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可的国际展会,“CHINAPLAS 2026 国际橡塑展”更是连续第35次荣获欧洲塑料和橡胶工业机械制造商协会(EUROMAP)独家赞助的中国橡塑展览会。“CHINAPLAS国际橡塑展”是全球领先的国际塑料橡胶展。 2025-11-06 【展会资讯】 -
20年技术破局!国产"灯塔智造"驶入城市地下动脉近日,贵州轮胎在广州地铁APM线的国产化项目完成装车,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轮胎领域实现新一轮技术突破。作为国内轮胎行业首个获评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贵州轮胎将自主研发的“酷诺智行”技术应用于该线路,为贯穿广州天河CBD与珠江新城的地下交通动脉提供配套支持。二十年技术积淀实现国产替代 广州APM线作为全线地下的无人驾驶捷运系统,采用胶轮轨道设计,具备低噪音、强附着、高爬坡等技术优势。该线路轮胎以往长期依赖进口,此次国产轮胎的落地应用,反映出本土企业已具备与国际产品竞争的实力。贵州轮胎自2004年启动轨道轮胎研发,其345/85R16轻轨走行轮胎曾在重庆轻轨实现约17年安全运行,此次APM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专用轮胎领域的技术地位。“灯塔工厂”驱动“智造”升级 2025年,贵州轮胎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人工智能设计、柔性自动化等工业4.0技术方面推进迅速。其“酷诺智行”技术通过AI算法优化材料与结构,采用纳米硅复合材料及新型钢丝帘线,内部测试显示轮胎运行温升降低约15%,在安全性、耐磨性与节能方面表现突出。目前,企业已具备轮胎、轮辋、支撑体及智能监测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并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布局,越南工厂已投产,摩洛哥基地也于2025年启动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展,胶轮系统在低噪音、灵活爬坡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为本土轮胎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厂商正从单一产品供应向“技术+系统+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在智能制造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下,有望在高端轮胎市场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国产化配套比例。 2025-11-05 【轮胎】 -
第1亿条轮胎下线!高端轮胎生产的数字化跨越11月4日,米其林沈阳工厂迎来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第1亿条乘用车轮胎正式下线。此次下线的轮胎为米其林浩悦5E系列产品,在节能、安全及静音性能方面展现出综合优势,体现了企业在高性能轮胎领域持续创新的成果。三十载深耕:从首条到亿条的跨越 作为米其林在华设立的首家工厂,沈阳生产基地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该集团全球网络中规模领先的高端轮胎制造基地。自2013年新工厂投产以来,产品线从15寸延伸至19寸及以上规格,实现了更全面的市场覆盖;客户范围也从替换市场拓展至高端原配领域,并深度服务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柔性智造:效率提升与精准响应 通过持续提升柔性制造能力,该工厂产品规格数量实现5倍增长,最小订单量降至100条,紧急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1天。这一制造体系的升级,使其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面向未来,米其林表示沈阳工厂将继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高端制造为基础,深化本土化发展,致力于建设成为员工成长的平台、卓越制造的标杆、绿色发展的示范和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高端轮胎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国际品牌在深耕中国市场过程中,正加速推进本土化研发与柔性化生产,以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对轮胎性能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具备技术积累与智能制造能力的企业创造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2025-11-05 【轮胎】 -
三期建设规划曝光:年产125万条轮胎项目全面启动11月3日,陕西汉泰威轮胎制造有限公司101/102项目施工现场传来好消息。经多方单位联合查验,项目基坑验槽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汉泰威轮胎项目,正式迈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抓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企业轮胎产能,完善产业链条。同时,也能够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据了解,这个项目,是岐山县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其建设地址,位于蔡家坡渭河以南,总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314亩,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一期占地101亩,建设年产60万套全钢胎生产线。二期占地110亩,使产能达到120万套。三期占地103亩,建设1条年产5万条矿卡专用胎生产线。达产后,可年产120万条全钢胎、5万条矿卡专用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时带动800人就业。 2025-11-05 【轮胎】 -
Avantium植物基PEF获日本回收体系“A级”认可荷兰可持续材料公司 Avantium 近日宣布,其开发的 植物基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 已获日本 PET瓶回收促进协会(CPBR) 批准,可正式进入日本的PET瓶回收体系。这一进展标志着PEF在全球循环回收体系中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从植物糖到可循环塑料:Avantium的创新路径 PEF是一种 100%源自植物、完全可回收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涂层树脂、增塑剂、聚氨酯等化工产品及包装领域。Avantium基于自主研发的 YXY催化技术,通过将植物糖(果糖)转化为 呋喃二甲酸(FDCA),实现了PEF的关键原料生产。通过日本严格回收评估:兼容现有PET体系 日本的CPBR负责制定PET瓶回收设计指南并测试新材料的兼容性。经过评估,Avantium的PEF品牌 “releaf” 作为多层PET瓶中的阻隔层材料被认定 可在现有PET回收体系中安全高效回收,并在最高 10%重量浓度 下保持良好性能。 评估结果显示,PEF在物理、化学及加工性能测试中均表现优异,且符合日本 食品接触塑料“阳性清单制度”、厚生劳动省相关标准以及 美国FDA法规 的要求。 最终,CPBR将含PEF阻隔层的PET瓶回收性能评级为 “A”等级,表示可实现完全的瓶到瓶循环利用。全球范围认可,推动植物基材料发展 在获得日本认可前,PEF已通过 欧洲PET瓶平台(EPBP) 和 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 的类似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回收体系中的兼容性。 Avantium亚洲业务发展经理陈玉中表示:“我们感谢日本各界伙伴在评估过程中的支持。此次结果证明,releaf能在日本PET瓶回收体系中保持高品质循环,这也是推动植物基可回收包装解决方案的重要里程碑。” 2025-11-05 【节能环保】 -
废轮胎裂解企业,斩获1400万美元订单10月27日,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公司与欧洲某客户签署新的销售合同,为其海外示范项目提供“全新一代 • 大型工业连续化智能废轮胎裂解生产线”,合同总金额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970万元(含税)。据了解,本次签约客户为恒誉环保老客户,这是双方在欧洲项目中第四次携手合作。 恒誉环保此次向客户提供的定制生产线,集成了公司最新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可在大处置量场景下,实现生产线长周期、满负荷连续运转,能精准调控产物转化,可将废旧轮胎高效转变为品质稳定的高附加值再生产品,后续经过深加工可应用于高端产品制造,助力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深度契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需求。 公司技术及成套装备已通过欧盟CE认证、德国TÜV认证、欧盟ATEX认证,项目通过ISCC EU/PLUS认证,产物符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要求,成为国内首家能够同时满足该系列标准的高端智能连续化热解装备制造企业。 目前,恒誉环保先进的热解解决方案,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热解物料的处置种类、裂解产物品质、产物高值化应用、节能降碳综合表现等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验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解决方案。 2025-11-04 【轮胎】 -
知名轮胎厂商获市长质量奖,质量管理成效受肯定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长质量奖名单,双钱(重庆)轮胎有限公司获得“市长质量管理奖提名奖”。该奖项设立于2009年,是重庆市政府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迄今仅有30余家企业获评。此次共有5家企业获得提名奖,双钱(重庆)公司成为大足区目前唯一入选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质量提升 据介绍,双钱(重庆)公司自2014年起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人力资源等七大系统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该模式以顾客满意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综合性绩效管理框架,助力企业系统性提升运营质量。导入当年,公司即获得大足区区长质量奖,显示出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持续进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高质量发展 2024年,该公司启动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的提质增效计划,规划投入超过1.4亿元,推动密炼机改造、AGV自动物流转运系统建设、高性能成型机应用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升级等项目。这些举措旨在通过技术升级与流程优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轮胎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绿色制造与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已成为企业提升质量、参与高端竞争的重要路径。双钱等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建设与技术升级方面的实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国际标准提升,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将成为轮胎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5-11-04 【轮胎】 -
这款轮胎荣获三项行业大奖,性能表现受关注在近日于苏州举办的2025汽车安全大会上,赛轮集团推出的液体黄金轮胎时尚系列(型号235/45R18,大漠金)在“中汽严选十佳轮胎评选”中,同时获评“年度十佳轮胎”“年度最佳安全轮胎”和“年度最佳舒适轮胎”三项奖项。 该评选从干地制动、湿地制动、磨耗后湿地制动、撞击性能、干湿地操控、滚动噪声、滚动阻力等多个维度对参赛轮胎进行测试。据介绍,液体黄金轮胎基于赛轮全球首创的液体黄金技术开发,据称打破了传统轮胎性能中“魔鬼三角”(即安全性、节能性、耐磨性难以兼顾)的制约,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实现综合提升。此外,该产品还借鉴中国传统色彩,在外观上突破传统轮胎的黑色设计。 在安全性能方面,该轮胎在干地制动响应和湿地制动距离上表现突出,磨耗后仍具备稳定的湿地抓地力。在舒适性方面,通过优化胎面花纹与胎体结构,有效降低了滚动噪声和车内噪音。 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轮胎性能直接影响整车安全和驾乘体验。此次获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轮胎企业在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积累。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市场对轮胎在低噪音、高安全、低滚阻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液体黄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正推动轮胎行业向高性能、绿色化方向升级。未来,能否在材料科技与工艺精度上持续突破,将成为国内外轮胎企业竞争的关键。 2025-11-04 【轮胎】
通知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