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启动试运行2025年8月28日,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津启动试运行。作为中国资环与天津市合作的首个“央地共建、产城融合”重点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的试运行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功能布局 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坐拥天津海空两港通达全球的区位优势,用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示范基地规划了产业厂房、综合办公大楼以及零碳主题公园等功能区域,致力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打造全球循环经济新范式。 示范基地全面融入资源循环、能源循环、数字循环、资产循环发展理念,系统集成关键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平台、绿色能源综合保障、安全与智慧运营体系等四大核心功能,在园区内投运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退役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绿色分拣中心、资源循环大数据中心、资环驿站、轻卡换电、分布式光伏、地热能源站、绿能循环云平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从绿色分拣到梯级利用、再生循环的完整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范基地通过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充分依托电池资产和调度平台提供智慧能源服务,拓展循环应用场景,探索碳足迹、碳交易,驱动实现“双碳”目标;聚集循环经济链路产业,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投建安全与智慧运营系统,构建统一标准,挖掘数据价值,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广泛应用退役风机叶片、再生混凝土、再生纤维等再生产品、再生材料,将更多的资源循环元素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场景中。 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投运,将有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中国资环的智慧和力量。来源:废塑料新观察(R-11) 2025-08-29 【节能环保】
-
澳门宣布,2026年起禁止3类一次性塑料制品根据澳门特区政府8月25日发布的消息,通过第163/2025号行政长官批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3类一次性塑料制品,分别是一次性塑胶棉花棒、一次性塑胶气球棒及充气打气棒。 相关规定是依据经第3/2016号法律修改的第7/2003号法律《对外贸易法》第五条第一款(五)项之规定实施的,目的是更好地保障澳门的环境质量。 在制订上述管制措施前,特区政府已综合分析澳门的实际情况、替代品供应及参考邻近地区的经验,并与相关业界进行交流和听取意见,以冀透过一系列的限塑措施,更好地保障本澳环境质素。 2025-08-28 【节能环保】
-
年吞4万吨废塑、产出3万吨油,研控1500万美元项目年底试产研控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研控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年处理4万吨低值塑料的化学循环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500万美元,预计2025年11月全面竣工,12月启动试生产。 项目占地约50亩,建设内容包括六套热解装置、两套精馏装置及配套环保设施。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出3万吨塑料热解油及6000吨炭渣等副产品,年收入有望超过人民币2亿元。 该项目采用催化热裂解与催化重整相结合的双工艺路径,突破传统塑料结焦等技术瓶颈,实现低值废塑料的高值化转化,技术应用处于全球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研控科技已与多家跨国及国内化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计划依据ISCC国际认证,将热解油作为可持续化工原料推向市场。 该公司致力于打造数字化低碳智能工厂,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发展,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塑料、工业废塑料和农业地膜等低值塑料,为应对“白色污染”和促进循环经济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25-08-27 【节能环保】
-
三位妈妈,推出革命性家用可堆肥冷冻保鲜袋近日,美国Lunchskins公司推出了一项突破性创新:采用植物基材料制成的家用可堆肥、可冷冻密封保鲜袋。2025年8月,这款产品将在克罗格(Kroger)旗下门店全国上市,首发推出三明治尺寸和加仑尺寸。 这款创新保鲜袋由聚乳酸(PLA)和玉米淀粉等经认证的可堆肥材料制成,能在家庭或工业堆肥环境中自然降解。 Lunchskins可密封可堆肥食品保鲜袋中装满了各种食物,展示出可书写表面和多用途食品储存功能。产品亮点: 家庭和工业均可堆肥——经认证可在两种环境中安全降解 可冷冻且防漏——锁住新鲜,不弄脏 多用途储存——适用于零食、预制食品、食品储藏室或冷冻储存 三种便利尺寸——零食尺寸、三明治尺寸和加仑尺寸 耐用可靠——可持续性不受影响 食品储存绝不应损害您的健康——或地球。 Lunchskin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irsten Quigley表示:“环境影响和人类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决策的核心,我们知道,消费者希望获得高性能的食品储存选择,其所用材料对我们的家庭和地球都是安全的。我们的新型可堆肥保鲜袋兑现了这一承诺——而且我们很高兴能与克罗格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让它们广泛普及。” Lunchskins是美国的品牌,成立于2008年,由三位美国妈妈在华盛顿特区创立。三位妈妈在为孩子准备午餐时,发现传统的塑料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于是决定研发一种环保、可重复使用的午餐袋,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迄今为止,Lunchskins产品已替代了超过34亿个塑料袋! LunchSkins通过天然、特色、杂货和大众市场渠道设计、制造、营销和分销该品牌。产品通过UNFI、KeHE等美国的大型分销商进行销售,并且在亚马逊、塔吉特(Target)、沃尔玛(Walmart)、克罗格(Kroger)、H-E-B、Sprouts、迈耶尔(Meijer )和阿尔伯森斯(Albertsons)等美国知名全国性零售商处均有售卖。 2025-08-26 【节能环保】
-
盛禧奥2000万美元项目签约,年处理5000吨废塑料2025年8月19日上午,盛禧奥的聚碳酸酯可持续材料再生项目签约落户张家港保税区,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美元,一期规划年产能5000吨。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盛禧奥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鲍兹、盛禧奥全球高级副总裁汉·亨德里克斯、盛禧奥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杨兵等出席活动。 韩卫在致辞时说,此次签约的项目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张家港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希望盛禧奥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加快项目建设投产,把更多前沿技术、高端项目、优质资源带到张家港。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周到的服务,和盛禧奥并肩前行,共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弗兰克·鲍兹致辞时表示,衷心感谢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和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长期以来给予的宝贵支持。得益于这样的持续支持,盛禧奥在张家港实现了快速稳健发展。随着新项目的顺利落地,盛禧奥将继续布局张家港,以技术创新助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PC再生循环流程图 据介绍,盛禧奥是全球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第一批入驻扬子江国际化工园的外资企业,致力于为汽车、电子、医疗、建筑等多元行业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自1998年落户张家港保税区以来,累计投资近4亿美元,打造了盛禧奥在亚太区最大的生产基地。 此次落地的 PC 溶解回收项目,将运用盛禧奥专有的溶解技术,这一技术堪称 “变废为宝” 的神奇钥匙。它能够从报废的汽车零件、消费电子产品等多种来源中,通过选择性溶剂精准提取 PC 聚合物,实现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 2025-08-25 【节能环保】
-
恒誉环保签署近2亿元英国订单,废塑料热解技术持续输出8月20日晚,恒誉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英国某客户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内容涉及一条6万吨/年工业连续化废塑料热解生产线,合同总金额约为1.98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表示,该合同预计对2025至2026年度业绩带来积极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欧美市场,增强其在废塑料热解技术装备领域的业务布局,推动国内外废塑料化学循环的发展。 据了解,该英国客户在决策前,曾对恒誉环保参与的多个国内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包括由巴斯夫投资并使用恒誉生产线的项目。客户对比了行业多家供应商,最终基于技术设备的成熟度、稳定性和实际运行效果,选择了恒誉环保。 恒誉环保在欧洲市场已有项目实践。例如,2017年12月,公司与挪威Quantafuel签署合同,为其丹麦废塑料处理项目提供4台/套热解生产线,该项目获国际化工企业巴斯夫投资。 此外,韩国现代集团在东南亚投资的废塑料热解项目也已成功投产并实现稳定运行,所采用的热解技术装备均由恒誉环保提供,产生的热解油将作为化工原料用于韩国本土化学生产,支持碳减排目标。 这些项目的实施,反映出恒誉环保在废塑料热解领域具备国际服务能力与技术基础,有助于其持续参与全球塑料循环利用进程。 2025-08-22 【节能环保】
-
投资2.13亿,石家庄数字化分拣中心,助力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在石家庄市藁城区贾市庄镇,石家庄真为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绿色综合利用资源分拣中心(以下简称“分拣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施工现场配套服务楼拔地而起,生产厂房已完成主体封顶,标志着工程进入关键阶段。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推进内部作业,有的在铺设电气线路,有的在调试设施,还有的在进行墙面装修……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繁忙而高效的景象。 分拣中心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示范项目,作为“城市矿山”再生资源数字化产业供应链项目的枢纽,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标准化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新生态。 该项目是石家庄市再生资源产业的重点工程,以藁城区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区为基地,深度融合AI智能分拣、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突破传统回收行业瓶颈,构建从回收、分拣到再利用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级。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分拣中心总投资2.13亿元,占地面积60.86亩,建成后年处理能力达废钢60万吨、废旧有色金属2万吨、废橡塑1万吨、废纸1万吨,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智能化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进一步巩固石家庄在区域再生资源产业的枢纽地位。来源:废塑料新观察(R-11) 2025-08-21 【节能环保】
-
再生TPE的汽车踏板外饰件应用案例:助力再生塑料迈向绿色高端化市场随着汽车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再生材料+外饰部件”正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作为车辆中常被忽视的配件,侧踏板(Running Boards)不仅提升上车便利性与实用性,还能统一整车美观性,甚至在SUV、皮卡等高离地间隙车型中扮演重要安全角色,减少座椅磨损和乘员进出疲劳。如今,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打造的可持续踏板材料,正逐步开启塑料循环回收在汽车外饰领域的新应用。Kraiburg的 R RC/UV/AP 系列含有 15% 至 40% 的回收成分,符合特定的回收标准。耐候、防滑、轻量化一步到位 全球TPE制造商 Kraiburg TPE 推出的Thermolast® R RC/UV/AP 系列,正针对汽车踏板等外饰件提供环保升级方案。该系列材料主打再生含量达15%–40%,在确保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同时,帮助整车厂实现碳减排目标与法规合规。 其关键性能包括: 出色的天气与紫外耐受性:已通过“佛罗里达2年自然老化测试”,GS评级≥4; 良好耐冲击与表面稳定性:在户外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长期耐用与外观品质; 卓越的PP粘接性与低密度优势:利于双色注塑或包覆工艺,实现踏板“轻量化设计”; 温度稳定性高达90℃,Shore A硬度范围覆盖50–90,便于设计从柔软到刚性的不同结构。环保美观两不误:黑色统一外观,拓宽应用边界 Thermolast® R RC/UV/AP 材料以黑色外观提供优良视觉一致性,不仅适用于踏板,还可扩展至前围密封条(cowl gaskets)、底盘护板、窗框包覆部件等多种汽车外饰应用场景。以再生TPE替代传统橡胶、PVC或TPV等材料,不仅减轻整车重量,还推动塑料部件进入可循环闭环体系。踏板虽“小”,循环之路却可“大作为” 在汽车轻量化、循环再生、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成为大趋势的当下,像Thermolast® R RC/UV/AP这样的高性能再生TPE材料,正成为塑料循环回收行业拓展汽车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从安全耐用到外观美学,从材料循环到生产工艺优化,侧踏板这一“小”部件正在承载行业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大”责任。来源:plasticstoday(R-11) 2025-08-20 【节能环保】
-
PET纺织闭环回收:Loop推出可追溯闭环材料Twist™近年来,纺织行业在迈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中不断涌现突破性技术。近期,一项由加拿大清洁技术企业Loop Industries推出的全新纺织—纺织闭环聚酯树脂Twist™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这一产品被视为在PET循环回收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材料。全纺织废料来源,告别瓶转纺 Twist™树脂全部源自废旧纺织品,通过Loop公司全球专利的解聚工艺,将废旧聚酯纺织品分解为单体DMT与MEG,经纯化后再聚合成新的Twist™树脂。这一过程中彻底去除染料、色母、杂质及混纺成分,确保最终产品与原生聚酯拥有化学等同的品质,适用于高端时尚、运动及家居纺织等苛刻领域,真正实现了纺织品间的闭环循环利用。低碳减排,性能无损 按照权威第三方Franklin Associates的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建成的Infinite Loop™ 7万吨/年产能工厂将每年减少多达418,60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超过10亿英里汽车行驶产生的排放量。与化石原料生产的原生PET相比,温室气体排放最多可降低81%。同时,Twist™具备优异的纯度、一致的白度与染色性能,可直接融入现有纺丝及下游制造体系,无需额外设备改造。内嵌可追溯标识,提高循环透明度 Twist™在树脂内部加入专属化学追踪标识符,使品牌方能够将成品信息追溯至原始纺织废料来源,确保生产链条透明可信。这一“从废料到产品”的全流程追溯能力在当前纺织回收领域尚属首创,有望提升消费端与监管端对可持续性声明的信任度,推动全球时尚巨头在可持续法规与公众压力下快速响应。全球布局,推动产业闭环 Twist™首批将从Loop位于加拿大Terrebonne的基地扩产,并在印度Infinite Loop™工厂进行量产,提供兼顾性能、价格与环保的闭环聚酯树脂解决方案。Loop公司已与多家国际品牌展开深度洽谈,为Twist™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铺路。 Twist™的发布标志着纺织行业从“瓶到纺”迈向“纺到纺”的关键一步,通过闭环回收、高性能再造、精确追溯等特征,推动聚酯纺织行业向真正环保、高效、可信的循环模式转型。对于以PET为核心的回收再生行业而言,Twist™将成为提升回收价值链、拓宽应用场景的重要新变量。 2025-08-19 【节能环保】
-
日处理30吨!九爪智能岳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正式落地近日,国内智能分拣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广州九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爪智能”)再度传来喜讯。继河南开封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成功落地后,该公司成功中标岳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分拣领域的领先地位。 岳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规划面积达5000平方米,初期将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精细化分拣为核心业务,日处理能力可达30吨。同时,该项目还具备PET与纸类打包的集成处理能力,形成“分类+压缩”一体化解决方案,既满足了当前市场对PET高效回收的需求,也为未来多元化资源处理预留了拓展空间。技术赋能:AI光选机器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作为智能分选技术的领军企业,九爪智能为岳阳项目提供了“交钥匙工程”服务,并定制了“超高速AI多模态光选机器人+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从“废品进厂”到“资源出厂”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该项目的核心设备——AI智能分选系统,可对混合废塑料进行精准识别与高效分拣,大幅提升分拣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此外,九爪智能自主研发的智能结算系统深度融入运营流程,实时记录交易数据,自动完成对账与结算,确保每一笔交易透明可追溯,助力分拣中心实现智能化、规范化运营。行业影响:推动再生资源分拣智能化升级 岳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的落地,不仅是九爪智能在华中地区的又一重要布局,也为国内再生资源分拣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案例。通过AI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深度结合,该项目有望提升当地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和质量,推动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5-08-18 【节能环保】
-
Algenesis推出全球首款100%生物基、非光气异氰酸酯Bio-Iso™2025年8月4日,可持续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企业Algenesis Labs宣布其生物基异氰酸酯(Bio-Iso™)中试工厂正式投产。这座工厂将生产全球首款100%植物基异氰酸酯,为聚氨酯化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与传统采用剧毒光气法生产的石油基异氰酸酯不同,Bio-Iso™以植物二元羧酸为原料,全程无需使用光气。该创新工艺兼具模块化与可扩展性,在性能表现、生产安全及可持续性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数十年来,全球塑料行业一直依赖石油基异氰酸酯,导致制造商陷入环境污染与高危工艺的恶性循环。生物基异氰酸酯(Bio-Iso™)的诞生彻底打破这一困局——其性能与石油基异氰酸酯相当,却能从源头上消除异氰酸酯供应链中的化石碳与光气。 Algenesis Labs首席执行官Stephen Mayfield博士表示:“这不仅仅是一种更环保的替代方案,更是聚氨酯生产理念的根本变革。生物基异氰酸酯(Bio-Iso™)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Soleic®多元醇,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出100%生物基热塑性聚氨酯(TPU)。经Beta实验室ASTM D6866-24标准验证,该100%生物基TPU在保持卓越耐用性与性能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可循环的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作为新一代植物基聚氨酯的核心原料,物基异氰酸酯(Bio-Iso™)将助力制造商实现产品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法规要求及消费者对安全、生态友好型材料的需求。 目前,Algenesis Labs正着力扩大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生产基地的Bio-Iso™产能,并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全球产业化进程。合作形式可涵盖资金支持、技术共享、工程协作或运营协同等多维度模式。作为回报,早期合作伙伴将优先获得Bio-Iso™材料的供应权、未来产能优先认购权,并共同引领聚氨酯行业变革。 Algenesis Labs同步发布了技术数据包,其中包含使用Bio-Iso™制备的Soleic® TPU材料的详细分析报告与性能数据。 物基异氰酸酯Bio-Iso™的主要优势: 100%源自植物的生物碳 – 异氰酸酯中的碳完全来自可再生的植物基原料 无光气生产工艺 – 绿色化学工艺实现更安全、更环保的化学品生产 更低的碳足迹 – 与石油基异氰酸酯相比,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性能媲美石油基异氰酸酯 – 在各项应用中均展现出卓越耐久性与功能性 可生物降解 – 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可生物降解,不会留下持久性微塑料 2025-08-11 【节能环保】
-
2.45万吨/年塑料热解装置正式投产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化学回收企业Tubis宣布,其设在德国萨克森州普劳恩市(Plauen)的首座塑料热解工厂已顺利完工。 该公司表示,工厂已于6月中旬顺利竣工,目前正处在调试阶段。这座具备年处理能力24,500吨的工厂,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始连续运营。 Tubis阐述了其技术原理:该技术能够在高达57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下,将混合塑料废弃物和残留物高效转化为热解油(pyrolysis oil)。这座示范工厂坐落于普劳恩,选址在一家名为Plamag的前印刷机制造商的原厂址上。 Tubis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推广其技术,并在多个地点进行扩张。目前,该公司正在图林根州诺比茨(Nobitz)建设第二座年产24,500吨的同规模热解工厂。同时,Tubis也正在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th Rhine-Westphalia)的奥赫特鲁普(Ochtrup)和博尔肯(Borken)的两座新增工厂申请建设许可。 2025-08-08 【节能环保】
-
轻量化+100%可回收:Origin与欧洲包装巨头启动数十亿PET瓶盖量产计划为了响应全球包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Origin Materials与荷兰可持续塑料包装巨头Hordijk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欧洲共同推动PET瓶盖的规模化生产。这一合作将推动PET材料在瓶盖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显著提升整瓶(包括瓶身与瓶盖)在回收环节的便捷性和效率。 Hordijk将利用其PET挤出设备生产高质量的PET片材,这些片材将被用于Origin自有的CapFormer生产线。该生产线部署在Hordijk位于欧洲的工厂中,由Hordijk负责运营。这些高速设备将PET片材转化为各类瓶盖,包括当前法规日益重视的一体式(tethered)瓶盖,从而支持瓶盖与瓶身一同回收的解决方案。年产数十亿PET瓶盖,推动包装进入新阶段 Origin Materials首席执行官表示:“Hordijk在制造能力、欧洲本地化运营经验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方面具备极强优势。他们的挤出设备及技术专长,有助于我们实现CapFormer产线的资本成本优化。我们期待与Hordijk携手,共同生产数十亿个PET瓶盖,推动包装领域的下一次进化。” 与传统瓶盖相比,Origin推出的PET瓶盖更加轻量化、能延长产品保质期,并显著提升瓶对瓶(bottle-to-bottle)的回收效率,这对于建立完整的PET闭环回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单一材料解决方案,引领包装循环经济 Hordijk首席执行官指出:“我们始终坚信包装的未来必须走向循环经济。通过与Origin合作量产PET瓶盖,并加大挤出产线投资,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使用Origin材料制造的单一材质包装方案,既环保又高性能,是未来可持续包装的重要方向。” 此次合作不仅是在欧洲推进PET瓶盖产业化的关键一步,更体现了Origin在全球推进包装可持续化的宏大战略。早在今年2月,Origin已在其位于美国密歇根州Reed City的工厂开始了PET瓶盖的生产工作。百年包装创新,赋能多行业循环解决方案 Hordijk拥有逾百年的包装创新经验,一直致力于将可持续设计与包装闭环利用结合。目前,该公司为食品、个人护理、医药及园艺等多个行业开发塑料包装解决方案,客户遍及全球25个国家以上。 Origin与Hordijk的合作不仅解决了传统包装中瓶盖与瓶身材料不统一、难以一体回收的痛点和难点,也为PET全产业链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可行路径。 2025-08-07 【节能环保】
-
突破核心工艺!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正式投产,年处理废塑料1万吨8月5日,中国资环集团电子博源环保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正式投产,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迈出关键一步,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延链补链 变废为宝 资环电子博源环保,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攀宇工业园,是国内领先的资源无害循环综合服务商,专注于废旧家电、小家电、机动车、机电设备等废弃资源的回收、拆解、加工和再利用。去年12月以来,资环电子博源环保针对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在原小家电拆解厂房的基础上,新升级改造一条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 该生产线经过破碎、清洗、分选,将废旧家电的外壳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万吨,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石油资源约5万吨。智能助力 优质高效 摆脱路径依赖,不走“老路子”!资环电子博源环保,以创新驱动赋能废塑料资源循,传统塑料回收行业长期面临回收分拣粗放、再生材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博源环保联合武汉工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团队进行攻关,在小家电塑料种类分析、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和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针对分选效率低、杂质残留高等难题,引入超重力分选技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对原料中混杂异物的高精度分离,显著提升产物纯净度与材料附加值,降低设备磨损风险。同时采用国际领先的自动化分选技术,结合光学识别、密度分选及AI智能算法,精准区分不同材质、颜色的废塑料,分选纯度达99%以上。绿色低碳 环境友好 资环电子博源环保,在塑料回收利用全环节树牢绿色低碳理念,为了避免破碎环节易产生的粉尘污染,引入负压密闭收集+脉冲布袋除尘技术,构建覆盖全生产线的粉尘防控网络,打造洁净生产车间。不同于传统塑料破碎清洗工艺中水资源单次使用后直接排放,博源环保采用三级水循环系统,通过多级过滤、空间沉淀与循环网络的深度融合,将清洗用水分级处理,单吨塑料处理用水量从传统工艺的8吨降至0.3吨以下,生产过程无废水外排,每年可减少水资源消耗近万吨。在分色工艺上,采用无污染水性色选技术,避免传统染料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中国资环将深入落实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架起重要桥梁。 2025-08-06 【节能环保】
-
三年田间实验,生物降解地膜种菜,产量提升46%科普中国报道,传统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一直是农业环保的痛点,生物降解地膜被视为替代方案。但它会像传统地膜那样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威胁土壤健康吗? 英国班戈大学团队在有机农场开展的三年实验显示,生物降解地膜能使蔬菜产量提升43%-46%,且不会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或破坏土壤细菌多样性。近日,这项发表于《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的研究,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依据。产量“逆袭”:生物降解地膜让韭菜、生菜增产近五成 研究团队在威尔士的有机农场进行了三年田间实验,种植韭菜、甜玉米和生菜,对比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与无地膜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所有作物产量均显著提升:韭菜干物质产量增加46%,甜玉米43%,生菜45%,连越冬绿肥产量也提高18%。 “这相当于一亩地多收近半亩的菜。”研究负责人解释,生物降解地膜通过改善土壤温湿度、减少杂草竞争,让作物生长“如鱼得水”。更意外的是,地膜覆盖区作物残茬和根系生物量也同步增加,相当于给土壤“返还”了更多有机物质——仅甜玉米秸秆的碳输入就增加了约50%。土壤有机质“稳如泰山”,绿肥堆肥才是“增碳功臣” 过去担心生物降解地膜会像传统地膜那样加速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导致土壤“变薄”。但实验发现,三年间地膜覆盖与无地膜处理的SOM含量无显著差异,表层土壤(0-10cm)有机质比例稳定在12.6%-13.4%。 真正影响SOM的是有机输入类型:绿肥堆肥使SOM三年增加15%,而禽粪处理组SOM无显著变化。这证实高碳氮比的有机物料输入是维持土壤碳库的关键途径。而PFM与堆肥的协同应用,既通过堆肥补充了土壤碳源,又借地膜提升了养分利用效率,形成"增产-养地"的良性循环。土壤微生物“波澜不惊”,关键菌群未受干扰 土壤细菌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分解有机质、循环养分。实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几乎无影响:无论是整体多样性(Shannon指数)还是群落结构(如 Acid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 等优势菌群),地膜覆盖与无地膜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唯一微小变化是,地膜覆盖区 Nitrospira(参与硝化作用的细菌)数量略降,而 Pseudolabrys(与有机质分解相关)略增,但这些变化未影响整体功能。研究推测,健康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韧性强”,生物降解地膜的少量降解产物未打乱其平衡。有机农业“双赢”方案:地膜+绿肥堆肥 研究指出,生物降解地膜的优势在于“增产不耗地”。虽然它可能加速部分易分解有机质的周转,但增产带来的残茬返还能“抵消”这一消耗。若配合绿肥堆肥,既能借地膜提产,又能用堆肥增碳,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专家也提醒,实验仅持续三年,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组分(如腐殖质)仍需观察。未来可结合秸秆还田、轮作等措施,让生物降解地膜成为有机农业的“绿色助手”。 2025-08-05 【节能环保】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