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营运车轮胎再升级!知名胎企推出超长里程耐磨新品2025年5月16日,赛轮集团于广州发布专为新能源营运车辆打造的“耐磨专家”系列轮胎。该产品通过实测验证,单胎使用里程可达12万公里,耐磨性能指数达到640,较同类产品行驶里程提升30%,以“高耐磨、强耐用”为核心优势,满足营运车辆长期高强度使用需求。 针对新能源车辆因自重较大易引发的轮胎鼓包、变形及爆胎等问题,“耐磨专家”采用高强度双侧胎体结构设计,显著增强抗冲击能力,有效降低轮胎故障风险。同时,轮胎通过四道深纵沟与全贯通横沟的排水设计,提升湿地抓地力,确保雨天行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据赛轮集团中国区PCR、RE销售副总监孙华北介绍,首批发售的“耐磨专家”包含四个规格,适配比亚迪元、海豚、秦,吉利帝豪,上汽荣威,广汽埃安及传祺等主流新能源营运车型。他表示:“该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吸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未来将持续优化升级,力争为营运车主提供更可靠的轮胎解决方案。” 近年来,赛轮集团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逐步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此次“耐磨专家”的推出,不仅完善了其新能源车专用轮胎产品线,也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高端轮胎领域的技术优势。目前,赛轮轮胎已获得多项行业认可,并在海外市场赢得良好口碑,其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持续受到用户肯定。 2025-05-20 【轮胎】
-
轮胎厂商投资13亿元扩建2025年5月15日,印度阿波罗轮胎公司公布2026财年战略投资方案,计划投入150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12.7亿元)用于全球产能布局调整。公司首席财务官高拉夫·库马尔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透露,本次投资将重点提升匈牙利与印度本土工厂产能,同时有序关停荷兰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匈牙利Gyongyoshalasz工厂将新增日产能4000条乘用车轮胎,预计2026年3月财年结束时实现年产能超120万条的提升目标。该扩建项目完成后将承接荷兰恩斯赫德工厂的产能转移,后者计划于2026年夏季前终止轮胎生产业务。 库马尔特别指出,荷兰工厂当前年产量约50万条,仅为匈牙利工厂现有600万条年产能的8.3%。此次战略调整将推动欧洲产能向匈牙利集中,同时强化印度安得拉邦Chinnapandur工厂的产能配套,形成"双枢纽"协同效应。 据悉,公司自4月下旬已启动荷兰工厂关停协商程序,目前正与当地工会及职工委员会就过渡方案进行磋商。尽管产能整合计划已明确,恩斯赫德工厂现阶段仍维持正常生产节奏,具体人员安置方案尚在谈判进程中。 2025-05-20 【轮胎】
-
轮胎集团,荣登重要榜单5月16日,《财富》正式发布2025年中国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影响力榜。双星集团凭借在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及社会责任领域的卓越实践,入选该榜单。 这是继双星斩获“全球汽车供应链ESG生态伙伴奖”等多项荣誉后,再次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据了解,双星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核心,以“新四化”战略为引领,推动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其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和全球领先的AI数字孪生设计平台。双星推出的“稀土金”卡客车轮胎,滚阻得到大幅改善,既环保又省油。 环境治理领域,双星践行“双碳”战略,创新独具特色的废旧轮胎低碳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和模式,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 在双星,一条废旧轮胎通过裂解,可“变成”约40%的初级油、30%的环保炭黑、20%的钢丝和10%左右的可燃气。这一模式,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无废城市”典型案例。同时,被评为中国30大“ESG卓越实践案例”之一,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此次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是对双星长期深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肯定。《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由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媒体《财富》杂志发起。其旨在遴选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表现卓越的中国企业及在华外企。 2025-05-19 【轮胎】
-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平一行到访赛轮集团5月16日-17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平一行到访赛轮集团,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仲雪,赛轮集团董事长刘燕华热情接待并座谈,双方就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端轮胎技术应用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呼伦贝尔农垦开发建设始于1954年,是中国农垦系统的重要成员,其耕地规模居全国农垦第三,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使命。呼伦贝尔农垦建设有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的国有农场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模范示范作用。 袁仲雪对郭平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赛轮集团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国橡中心独特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协同模式,并着重分享了赛轮集团在绿色轮胎技术、智能工厂建设及全球市场布局方面的成果。他指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轮胎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赛轮集团愿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携手,定制开发更适应北方农牧作业环境的具备强耐磨、抗刺扎、高牵引力的轮胎,助力农垦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 座谈会上,郭平介绍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发展概况及战略布局。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近年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生态畜牧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积极推动农机装备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他表示,赛轮集团作为中国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在高端轮胎研发、智能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双方在农业机械专用轮胎、智能化农机配套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 访问期间,郭平一行参观了国橡中心科技展厅、实验室、赛轮集团特胎工厂和全钢80万套智能控制示范线,重点了解了适用于大型农机、运输车辆的轮胎产品。双方还就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议题展开探讨,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依托各自产业优势,共同推动农业装备现代化升级。 此次交流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以此次访问为契机,共同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 2025-05-19 【轮胎】
-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巨头携手推动轮胎产业转型5月14日,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与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华股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制造、工业视觉及自动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共同探索轮胎生产智能化升级路径。 根据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技术优势,重点围绕云计算、5G、储能技术应用及工业视觉优化等方向,提升轮胎制造全流程的标准化与数字化管理水平。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高级副总经理葛国荣,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等高层代表出席签约仪式,并就合作细节展开交流。 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表示,公司长期深耕智能物联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场景化应用,未来将结合中策橡胶的产业需求,提供物联网、AI及大数据支持,助力其实现生产流程的节能增效与智能化管理。他强调,此次合作将聚焦实际生产场景,推动技术成果落地。 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指出,大华股份在工业数字化领域的实践经验与中策的制造需求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将为中策橡胶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加速企业内部数字化改革进程。他期待双方通过资源互补,在轮胎生产、质量管控等环节开发更具实用价值的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是中策橡胶推进生产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大华股份的智能物联技术,中策橡胶计划优化制造管理平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行业提供可参考的智能化升级范例。 2025-05-19 【轮胎】
-
突破传统!新型航空轮胎完成飞行验证2025年5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导研发的仿生合成橡胶航空轮胎在某试飞基地通过装机飞行测试。此次测试验证了该材料在航空轮胎领域的实际应用效能,为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技术的自主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次测试对象为某大型固定翼无人机配套轮胎,其核心材料采用仿生合成橡胶,首次实现航空轮胎从天然橡胶向合成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转型。研发过程中,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Tire数字轮胎工业软件,综合优化轮胎在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表现,重点平衡重量、耐久性及可靠性等指标。通过台架模拟实验对比,该轮胎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显著延长,达到同类竞品的数倍水平。 据了解,相关技术依托中国科学院C类先导专项等科研项目支持,此次飞行测试不仅验证了材料的实际性能,也体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能力。团队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核心技术攻关,扩展该材料在不同机型及场景中的应用验证,持续推进航空轮胎领域的国产化技术迭代。 此次成果标志着仿生合成橡胶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迈向工程化应用,为我国航空装备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5-05-16 【轮胎】
-
营收12062亿韩元!轮胎公司一季度业绩创历史5月14日,锦湖轮胎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并创出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 其营收为1206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60.2亿元),同比增长15.5%,连续6个季度超1兆韩元。实现利润132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6.6亿元),同比增长25.3%,环比增长超过30%。 报告期内,锦湖轮胎依托AI数字孪生设计平台,实现了研发效率与产品性能双突破。 该公司通过“高端配套+大尺寸化”产品策略,成功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同时,锦湖发力新能源汽车轮胎配套领域,带动单价与利润双升。 在中国市场,锦湖加大拳头产品EnnoV系列新能源轮胎的销售占比,销售额同比增长18%。此外,该公司持续放大与双星的协同效应,在全球化产能布局、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良好成果。 2025-05-16 【轮胎】
-
工业大模型名单公示,橡胶轮胎占5席5月14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2025年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名单进行公示。 本次共有122个攻关项目入围,其中包括5个橡胶轮胎项目。橡胶装备智能运维大模型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知业-轮胎行业大模型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牵头,山东华盛橡胶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工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山东)有限公司联合攻关。轮胎智能制造行业大模型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联合攻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行业大模型 青岛思锐卓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青岛科技大学、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飞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橡胶轮胎行业大模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牵头,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联合攻关。 公示期为5月14日~5月20日。 2025-05-15 【轮胎】
-
西部高端轮胎产业再添引擎,年产近6万套项目正式投产近日,位于陕西咸阳高新区的特种轮胎生产基地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总投资9.29亿元的黄河轮胎新厂区建设全面完成。该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工程,规划用地181亩,总建筑面积达9.1万平方米,其中包含2.5万平方米的生产制造及技术研发核心区域。 据悉,该基地将重点生产三大类特种轮胎产品:年产能规划为充填轮胎3万套、实心轮胎2万套以及创新型蜂窝结构轮胎8000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1亿元,同时为当地创造230个技术型岗位。 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生产基地的投用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节点。黄河轮胎董事长王晓辉在投产仪式上强调,公司将强化研发体系,重点攻关特种轮胎的工艺改进与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1年的咸阳黄河轮胎长期深耕特种轮胎领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港口设备等特殊场景。新工厂的投产将有效扩大企业在高端轮胎市场的供给能力。目前,设备调试与人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即将启动规模化生产。 2025-05-15 【轮胎】
-
年产2万条新突破,知名胎企巨胎项目落地中原5月8日,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产能扩建项目于焦作西厂区正式开工建设。公司管理层、项目建设方代表及员工等200余人出席仪式,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该项目已列入中国中化集团2024年度重点规划,同时作为河南省及焦作市核心工业项目推进,总投资额14.64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条巨型工程子午胎产能,带动年销售收入增长约15.63亿元。 开工仪式上,风神轮胎董事长王建军回顾了公司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从早期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到实现国内首条巨型无内胎工程轮胎量产,再到参与多项国家级工程建设,企业始终聚焦技术升级与产业责任。目前,公司产品已从传统斜交胎逐步转向全钢子午胎及特种轮胎领域,技术迭代成果显著。 项目负责人杨强进一步说明,此次扩建旨在优化生产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施工方代表承诺将严格把控工程进度、质量及环保标准,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2025-05-14 【轮胎】
-
三大轮胎巨头,上榜中国500强近日,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发布202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国头部三大轮胎企业,全部登榜。 其中,赛轮轮胎以369.8亿元的品牌价格,位列286位。朝阳轮胎的品牌价值为344.37亿元,排名第296位。玲珑轮胎以248.24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在第359位。 此外,多家轮胎企业母公司,也榜上有名。包括海大集团的母公司五粮液集团、双钱轮胎母公司华谊集团等。 据了解,2025年,500个品牌总价值达38.12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2%。该榜单主要评估依据,包括财务业绩、品牌强度、品牌贡献、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 2025-05-14 【轮胎】
-
高校与橡胶企业深化合作 共促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2025年5月13日,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白雪飞、李辉带队赴山东华盛橡胶集团调研,双方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橡胶技术升级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交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座谈会上,华盛橡胶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宏盛科技工厂总经理陈建军,研发工程师徐凯博士及朱新静等参与讨论。双方就轮胎橡胶材料的研发应用、聚合物性能分析、校企合作机制等核心议题交换意见。会后,校方团队参观了企业智慧展厅及轮胎材料测试实验区。 陈建军介绍,华盛橡胶集团近年来聚焦高性能聚合物与绿色材料开发,通过优化配方体系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其硫化橡胶配方的研发以橡胶与补强体系为核心,并计划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推动技术迭代。 李辉表示,济南大学在氟橡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华盛橡胶的技术需求高度契合,未来可深化技术合作与学术资源共享。此外,双方还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路径,包括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定向人才输送等,旨在构建“高校教学—企业实践—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此次交流将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基础,未来双方将围绕行业技术瓶颈展开联合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5-14 【轮胎】
-
权威榜单揭晓:国产轮胎品牌力第一花落头部企业国际品牌评估机构Chnbrand近期公布的2025年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研究结果显示,双星轮胎以突出的品牌认知度、用户偏好度及忠诚度表现,再次登顶“国产汽车轮胎行业品牌力第一名”。这是双星连续多年在该权威榜单中稳居前列,印证了其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服务领域的持续深耕。 C-BPI作为国内首个公信力品牌评价体系,其研究成果被广泛视为行业风向标。报告指出,双星凭借差异化产品矩阵与技术创新能力,在国产轮胎品牌中保持领先地位。尤其在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方面,双星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竞争力。百年积淀,技术革新引领行业升级 双星轮胎前身为始建于1921年的国有企业,历经多次战略转型。2008年剥离非核心业务后,全面聚焦轮胎产业;2014年启动“二次创业”,建成全球首个轮胎工业4.0智能工厂,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2018年控股韩国锦湖轮胎,加速国际化步伐;2020年提出“新四化”战略(生态化、高新化、当地化、数智化),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技术突破是双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全球首创的“全防爆”安全轮胎系列,采用零胎压续航技术,可在无气压状态下以60km/h行驶30分钟,解决了传统轮胎的安全痛点。该技术不仅斩获德国红点与iF设计大奖,还覆盖轿车、SUV、雪地胎等多场景需求,兼顾安全性与舒适性,成为高端市场的重要选择。拓展国际市场,深化绿色布局 近年来,双星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据行业数据显示,其产品已进入欧美、东南亚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多家国际车企达成原厂配套合作。此外,双星在环保领域动作频频,2023年宣布投资10亿元建设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基地,目标年处理量达20万吨,推动产业链低碳化转型。 此次C-BPI榜单的认可,既是对双星品牌价值的客观评价,也反映了用户对国产轮胎技术实力的信心。双星表示,未来将加速“数智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用户需求出发,研发更高性能、更环保的轮胎产品,助力全球出行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25-05-13 【轮胎】
-
“降税窗口期”开启,全球布局成轮胎业生存关键5月12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美国将在未来90天内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24%的关税,但保留部分商品10%的关税。此次调整涉及多轮关税叠加计算,美方实际取消的加征关税比例达91%,并暂停了此前4月提出的“对等关税”计划。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轮胎总量为688万条,同比微增5.5%。尽管此次关税调整被视为阶段性缓和,但对中国轮胎企业实际影响有限。5月3日,美国宣布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仅加拿大和墨西哥获得豁免。叠加此前的高关税压力,中国输美轮胎产能已大规模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需关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能否通过谈判争取更多关税豁免,从而为中国轮胎产业链创造实质利好。产能转移加速,东南亚成关键布局地 近年来,中国轮胎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纷纷在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投资建厂。据统计,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占比逐年显著提升,出口美国市场的订单中约70%来自东南亚工厂。这一布局虽降低了直接关税冲击,但也面临当地政策变动和成本上升的挑战。 2025-05-13 【轮胎】
-
首家商用轮胎基地,即将启动生产韩泰轮胎美国公司总裁罗布·威廉姆斯于5月6日宣布,其位于田纳西州克拉克斯维尔的制造基地有望在今年年内启动卡客车轮胎生产。这座正在实施16亿美元多阶段扩建项目的工厂,不仅将成为韩泰在美首个专业化商用车轮胎生产基地,更将通过二期工程将乘用车轮胎年产能倍增至1000万条。 据悉,该生产基地商用车轮胎产线初期规划日产能达3000条,折合年产量约100万条。作为韩泰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这一本土化生产举措将有效提升与核心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效率,使企业能够将节省的运营成本转化为终端价格优势。 同时,本地化生产显著增强了企业对北美市场需求波动的快速响应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政策多变的背景下——数据显示,韩泰北美市场当前销售的商用车轮胎主要依赖韩国进口,仅少量产自中国,为此企业已在2024年第四季度提前加大美国本土库存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韩泰同步推出了整合核心技术的"Smart"系列商用车轮胎产品矩阵,涵盖SmartFlex、SmartWork及SmartCity等中卡专用胎型。这一技术品牌升级标志着企业将既有研发成果系统化整合,旨在强化北美市场竞争力。威廉姆斯强调,通过构建本土化制造体系与智能化产品矩阵的双轮驱动,韩泰正着力打造应对商用车轮胎需求持续增长的敏捷供应链,为北美客户提供更稳定的供应保障。 2025-05-13 【轮胎】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