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24年7期
P. 38
技术与装备
表3 OE SSBR Sprintan 718S和SSBR 4的三段配方 对于电动乘用车轮胎,轮胎制造商要求SSBR兼
第一和第二混炼阶段 718S, 份 基准 SSBR 4,份 具低滚动阻力、良好的耐磨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
SSBR 110 110
高顺式 Ni-BR 20 20 高湿抓地力。通过使用高分子量的二氧化硅功能化
2
二氧化硅 BET 160 m /g 80 80 SSBR,并为聚合物选择正确的微结构和偶联结构,可
硅烷 TESPD 6.9 6.9
6 PPD 2 2 以轻松满足这些要求。
蜡 1.5 1.5
氧化锌 2.5 2.5 高分子量的高功能化 SSBR 牌号的一个缺点是混
硬脂酸 1 1 炼和挤出特性严重变差。SSBR-二氧化硅混合物黏度
第三混炼阶段
硫磺 1.4 1.4 高、门尼斜率增大、生橡胶成分的碾磨橡胶板或挤出
TBBS 1.7 1.7 物表面粗糙以及生坯强度低,这些都是轮胎制造过程
DPG 2 2
中加工困难的典型表现。可通过添加加工助剂或影响
根据 ASTM D412-98A,在 Zwick Z010 上测量了 轮胎性能的低分子量成分(如树脂、硅烷或低黏度聚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100% 拉伸模量(模量 100) 合物)来解决轮胎混炼或挤压过程中的难题,这些成
和 300% 拉伸模量(模量 300)。根据ASTMD 2240测 分对橡胶配方的加工性能也有积极影响。
量了0 ℃、23 ℃ 和 60 ℃时的邵A硬度。 此外,通过增加额外的胶料混炼步骤、降低轮胎
根据 ASTM D623 方法A,在 Doli Goodrich 挠曲 胶料生产工艺的运行速度或投资改进胶料混炼技术,
仪上测量热堆积。 可以更好地控制橡胶成分的加工。遗憾的是,引入更
根据 ISO 4662 标准测量 0 ℃、23 ℃ 和 60 ℃下的 多加工改进成分会增加混炼过程的复杂性,并可能导
回弹性。使用德国 Netzsch Gabo Instruments GmbH 生 致不希望出现的反应或性能特征,从而延长新型高性
产的 Eplexor 150N/500N 动态光谱仪,在应变测量模式 能轮胎配方的开发时间。 增加进一步的混炼步骤、降
下,以 2 Hz的频率施加 3% 的静态应变和 2% 的动态 低轮胎胶料的生产运行率或 投资增强型混炼技术,
应变,测量了 0 ℃ 和 60 ℃ 时的 Tanδ 和存储模量 E'。 都会导致经济型工艺的减少,而这些工艺在商业应用
使用相同的设备和负载条件测量了 0 ℃ 和 60 ℃ 时的 中往往不具有竞争力。
Tanδ。 因此,SSBR需要实现电动乘用车轮胎的上述目标
DIN 磨损率根据 DIN 53516(1987-06-01)标准 性能特性的增强和新的功能化SSBR胶料的平衡处理。
进行测量。挤出温度为 125 ℃,使用 B50 驱动装置 高分子量商用TDAE油扩展牌号,Sprintan SLR 6430、
(Brabender GmbH,德国生产),该装置配备了加维 Sprintan SLR4630和Sprintan 941S,是非功能化的,适
模具。 用于不同目标Tg领域。由于与具有相同微观结构的透
1.3 混炼研究 明(无油)SSBR相比,高分子量SSBR具有相对较低
混炼研究在 1.6 L HF密炼机(德国 HF 集团)中 的滞后能量损失,上述OE SSBR已经在磨损、滚动阻
进行,混炼室容积为 1 600 cm³,填充系数为 0.72,混 力和湿抓地力方面具有相当好的平衡,而不会在轮胎
炼室初始温度为 50℃,转子初始转速为 60 r/min。除 生产中造成显著的加工挑战。
硫磺/促进剂系统外,所有配料均在第一混炼步骤中 电动汽车的有限行驶距离引发了对不同Tg版本的
加入(聚合物、2/3 白炭黑+硅烷和 1/3 白炭黑+化学 功能化SSBR的需求,使其能够与二氧化硅有效相互
品)。关闭柱塞后,混炼时间为 4 min。在二段混炼 作用,而不会对新功能化SSBR-二氧化硅配方的加工
步骤(3.5 min)中,对一段混炼步骤中的胶料进行均 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影响滚动阻力、湿抓地力和耐
质。在混炼步骤3中加入硫磺/促进剂系统,混炼时间 磨性的平衡。因此,开发了三种新的功能化的SSBR
为 70 s。此段的质量温度低于120℃。 填充系数也作 牌号,Sprintan 918S、Sprintan 718S和新的实验级
了相应调整。 SSBR 3,它们对应于以下OE-SSBR Tg:-36 ℃、-25 ℃
和-30 ℃。
2 结果与讨论 关于Sprintan 918S的性能特征,与相应的非功能
2.1 新型消光OE-SSBR白炭黑配方特点 化基准SSBR 4相比,原胶料制成的橡胶片的表面是光
10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