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2025年9期
P. 39
技术与装备
( 3 )可灭菌性:硅橡胶可通过环氧乙烷 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
(EtO)、γ射线、电子束辐射、蒸汽及臭氧等多种技 (2)蛋白质吸附: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硅
术轻松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无菌状态。 橡胶被证实会吸附蛋白质和抗氧化剂,这可能会对药
(4)抗紫外线性:硅橡胶展现出优异的抗紫外 物溶液或生物样本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制造
线性能,适用于暴露于阳光或其他紫外线辐射源的医 商必须细致评估硅橡胶与特定药物配方的相容性,并
疗器械。 采取适当的表面处理或应用屏障涂层,以有效减轻蛋
(5)多功能性:硅橡胶的多功能特性使其能够 白质吸附问题。
制造各类医疗器械,包括植入物、导管、密封件和粘 4.2 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面临的挑战
合剂,满足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存在以下挑战:
3.2 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IR) (1)混炼过程中的添加剂:合成聚异戊二烯橡
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IR)具备多项优势特性, 胶在混炼过程中需添加抗氧化剂和硫化剂等添加剂,
可满足医疗器械制造商的需求,包括: 以获得所需性能。然而,这些添加剂的选择与优化对
(1)高未加工强度与优良滞后性:合成IR展现 确保最佳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制造商必须谨慎选
出强劲的未加工强度和滞后特性,确保在医疗器械应 用不含多环芳烃(PNAs)和亚硝胺的添加剂,以最大
用中具备弹性和耐久性。 限度降低潜在健康风险。
(2)弹性恢复与动态性能:优异的弹性恢复与 (2)相容性考量:合成聚异戊二烯材料在医疗
动态特性使材料能长期保持形状与性能,延长医疗器 应用中可能与特定药物或化学物质产生相容性问题。
械使用寿命。 制造商必须进行全面的相容性测试,确保材料不
(3)应变诱导结晶(SIC):合成IR材料的SIC 会与药物溶液或其他物质产生不良反应,从而维持医
现象可抑制裂纹萌生与扩展,赋予其优异的抗拉强度 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与抗撕裂性能。 4.3 应对挑战
(4)可再密封性:经合理配方的合成聚异戊二 克服硅橡胶和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所带来挑战的
烯展现出高再密封特性,最大限度降低医疗器械泄漏 方法包括:
与污染风险。 (1)严格测试与质量控制:制造商应进行全面
(5)气体渗透性:合成聚异戊二烯对多种气体 测试,评估硅橡胶和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在医疗器械
具有较低渗透性,确保气体敏感应用中医疗器械的完 应用中的性能、生物相容性及耐化学性。这包括材料
整性与有效性。 特性分析、加速老化研究以及与相关药物和流体的相
(6)这些特性的结合使硅橡胶和合成聚异戊二 容性测试。
烯成为医疗器械制造商不可或缺的材料,助力开发安 (2)专家协作:与材料科学家、法规专家及橡
全、可靠且高效的医疗解决方案。 胶材料领域的资深制造商合作,可为克服硅橡胶与合
成聚异戊二烯橡胶相关挑战提供宝贵见解与指导。借
4 克服医疗器械应用中的挑战 助行业专业人士的专长,有助于在开发初期识别潜在
虽然硅橡胶和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在医疗器械应 问题并实施有效解决方案。
用中具有引人注目的优势,但它们也带来了独特的挑 (3)遵循法规指南:医疗器械制造商在选用硅
战,需要仔细考虑和缓解策略。 橡胶及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时,需遵守生物相容性测
4.1 硅橡胶面临的挑战 试的ISO 10993标准、材料安全的USP Ⅵ类标准等法规
硅橡胶存在以下挑战: 要求。合规性确保最终产品安全有效,并促进市场准
(1)成本考量:硅橡胶与其他橡胶材料相比, 入与商业化进程。
价格较高,这给医疗器械制造商带来了显著的成本压 通过严格测试、专家协作及遵守监管标准来应对
力。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制造商可以探索替代配方 这些挑战,医疗器械制造商能够充分发挥硅橡胶和合
或改进生产工艺,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不受影响的 成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独特优势,同时降低潜在风险,
2025年 第9期 总第573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