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高分子循环再利用
- 浏览数:73
- 发布时间:2025-03-28
- 分享到: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塑料高效生物解聚的关键技术”项目组联合在Green Carbon发表题为“State-of-the-art advances in biotechnology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o-depolymerization”的综述性文章,总结了本项目执行期间取得的重大突破及PET生物解聚领域国际前沿进展,讨论了推进PET酶法解聚并实现废弃PET高分子循环再造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
中科院青能所刘亚君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周杰副教授和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姜岷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崔中利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共计来自8家科研单位的15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该论文的指导和撰写,体现了项目执行期间各课题、各单位、各成员之间的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
“塑料高效生物解聚的关键技术”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崔中利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围绕废弃塑料碳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塑料生物解聚的重点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开展塑料解构的界面调控机制及生物解聚的表界面催化基础、塑料生物降解的自然进化规律与分子机制等研究,进而创建对塑料具有高解聚活性、高稳定性的生物催化剂体系,建立了月处理吨级PET塑料的酶法解聚新工艺与中试示范,实现聚酯塑料到单体原料、聚烯烃塑料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绿色制造。
该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可有效推动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利用,符合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应用需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悉该项目于2025年1月24日完成了课题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5个课题圆满完成了既定的考核指标要求以及月处理吨级PET废塑料酶法解聚的中试验证示范,目前进入科技部绩效评价阶段。
由姜岷教授领衔的南京工业大学—石化联合会废塑料生物降解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是本项目课题一的承担单位,其中陈小强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要承担塑料解聚微生物/酶高效筛选与智能挖掘任务;周杰副教授、周小力副教授、徐安明副教授为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承担了塑料降解微生物高通量筛选与鉴定、塑料生物解聚过程工艺与中试研究、聚烯烃塑料生物解聚途径的从头设计等关键任务。 该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中欧)合作项目“废塑料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MIX-UP)前期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R)、聚乳酸(PLA)等塑料生物降解与高值转化方面建立的完善研究方法和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塑料降解微生物/酶种质资源库的构建,并进行塑料酶法解聚循环的中试验证示范研究。姜岷教授和董维亮教授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