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橡塑装备
- 浏览数:17
- 发布时间:2025-11-06
- 分享到:
随着非洲地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轮胎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咨询机构统计,当前非洲汽车数量约为5500万辆,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至1.18亿辆。南非、埃及、摩洛哥和尼日利亚是目前主要的轮胎消费市场。
在汽车数量增长的推动下,非洲轮胎市场容量正同步扩大。数据显示,2025年该地区轮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1亿美元,并在2030年增至约8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72%。在国家层面,阿尔及利亚占据非洲轮胎消费总量的26.75%,是最大的消费国;刚果(金)则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30年前的年均增速可达6.21%。
当前非洲轮胎市场主要由中国、欧洲及日本品牌主导。中策橡胶、三角轮胎、赛轮轮胎和玲珑轮胎等中国企业通过价格优势和本地化布局积极拓展市场;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大陆等品牌则凭借技术和品牌积淀占据高端领域。此外,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轮胎企业也在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非洲本土轮胎制造能力有限,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南非和阿尔及利亚。西非地区仅布基纳法索设有一家汽车轮胎工厂。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当地轮胎制造领域的投资明显增多。2025年8月,赛轮集团宣布在埃及投资10亿美元建设年产1000万条轮胎的基地;阿尔及利亚El Hadj Arabi Industries与中国双星集团合作,计划建设年产700万条并具备扩产至2200万条能力的工厂;肯尼亚也正与玲珑集团合作新建轮胎产线。
尽管市场潜力可观,非洲轮胎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钢丝、帘布及化学添加剂等高端轮胎生产所需材料多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现代化工厂建设投入大、专业人才短缺、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产业发展。
综合来看,非洲轮胎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国际品牌与本土产能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长远来看,若能在基础设施、原材料配套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非洲有望逐步构建完整的轮胎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制造型转型升级。